本研究分兩部分。實驗一旨在探討「社會知覺知訓練」、「正向自我教導訓練」對被 拒絕者、被忽略者之社交技巧、問題行為及同儕接納之影響效果。實驗二則探討「社 會知覺訓練/因應衝突技巧訓練」、「正向我我教導訓練/建立友誼技巧訓練」對被 拒絕者、被忽略者之社交技巧、問題行為及同儕接納的影響效果。 本研究共有66名國小四年級兒童(33名被拒絕者、33名被忽略者)參與本研究,採獨 立樣本二因子等組後測實驗設計。研究結果發現: 1.「社會知覺訓練」策略無法顯著減少被同儕拒絕者的敵意歸因傾向;「正向我教導 訓練」策略亦無法有效減低被同儕忽略兒童的社會焦慮程度。 2.「社會知覺訓練」策略、「正向自我教導訓練」策略、與不同社交地位之受試者在 社交技巧、問題行為的實驗效果上,交互作用均不顯著。 3.「社會智覺訓練」策略、「正向自我教導訓練」策略、與不同社交地位之受試者在 同儕接納的實驗效果上,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社會知覺訓練」策略會降低被拒絕 者之「被接納指數」,增加被忽略者之「被接納指數」。 4.「社會知覺訓練/因應衝突技巧訓練」策略、「正向自我教導訓練/建立友誼技巧 訓練」策略與不同社交地位之受試者在社交技巧、問題行為的實驗效果上,交互作用 均不顯著。 5.「社會知覺訓練/因應衝突技巧訓練」策略、「正向自我教導訓練/建立友誼技巧 訓練」策略與不同社交地位之受試者在同儕接納的實驗效果上,交互作用達顯著水準 。易言之,社會知覺訓練/因應衝突技巧訓練」策略可提昇被拒絕者之「被接納指數 」,「正向自我教導訓練/建立友誼技訓練」策略可提昇被忽略者之「被接納指數」 。而不論是「社會知覺訓練/因應衝突技巧訓練」策略、或「正向自我教導訓練/建 立友誼技巧訓練」策略,均會增加被拒絕者之「被拒絕指數」,增加被忽略者之「被 接納指數」。 本研究中四種實驗處理策略對被忽略者具有正面影響,但對被拒絕者卻有負面影響; 研究者對此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應用、及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