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研究之性質、對象與焦點 第二節 住宿問題描述 第三節 針對住宿危機的一般性解釋 1-3-1 「市場法則」說--租賃市場運作失靈 1-3-2 「教育」說--宿舍是教育的一部份 第四節 重新界定住宿間的疑旨 第五節 相關理論回顧 1-5-1 有關大學社會角色 1-5-2 有關低品質住宅研究 1-5-3 有關大學生次文化 第六節 暫時性分析架構
第二章 私立淡江大學學生住宿問題形成的歷史脈絡 第一節 淡江創校時期(1950-1957) 第二節 學院時期(1958-1979) 第三節 改制為大學成長時期(1979-1985) 第四節 「世學計劃」時期(1980中期之後) 2-4-1 淡江大學的擴張與校外住宿區的快速漫延 2-4-2 學生校外住宿的消費歷程 2-4-3 抗租運動的發生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1980年中期以前住宿問題之形成與機制分析 第一節 國家低成本投資下大量生產的廉價高等勞動力 3-1-1 高教人材做為國際分工網絡中廉價高等技術、管理階層 3-1-2 高等教育政策的定位:做為經濟發展所需廉價高等勞動力再生產計劃 3-1-3 大量生產低成本投資的「大學普及化」政策 3-1-4 私立大學的歷史角色:在國家管制下用來填學術補集體消費 第二節 學生宿舍做為學校辦學企業化下低利潤的商品 3-2-1 淡江大學運作機制:辦學企業化、商品化 3-2-2 住宿集體消費的生產機制與辦學商品化機制的衝突 第三節 校內住宿管理對於學生自主性的干預 第四節 非正式部門支持整個高等教育發展中住宿集體消費 3-4-1 校外低品質住宿生產的非正式化過程 3-4-2 學生宿舍租賃過程的非正式化 3-4-3 非正式營建、租賃活動的經濟效果 3-4-4 國家對於非正式部門的縱容 3-4-5 學生校外住宿區做為學生次文化風格的再現
第四章 學生住宿問題形成的機制(1980年中期之後) 第一節 1980年中期--1988年校外住宿區的擴張與惡化 4-1-1 高等教育政策的轉型 4-1-2 淡江大學擴張策略的改變 4-1-3 淡大擴張與淡水都市計劃的衝突 4-1-4 非正式部門市場的漫延 第二節 1988年台北房地產市場狂飆下的學生出租宿舍 4-2-1 淡水做為台北都會區的住宿城 4-2-2 學生套房市場的出現 4-2-3 非正式部門市場填補功能的喪失 4-2-4 未成形學生的抗租運動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住宿問題形成的歷史與結構性因素 第二節 未來學生抗租運動的對象與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