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文獻中,有關資本管制措施的比較,有的從福利的觀點為著眼;有的從經濟效 率的觀點為著眼;有的以管理成本的大小為比較的依據。然而,本文的目的,主要 從匯率動態為著眼點,嘗試得出不同管制措施的另一項差別;除此之外,我們將以 管制資本外流為標的,試圖找出較佳的管制措施。 文中以Kouri (1976)模型為分析架構,並以外國名目利率上揚為干擾源,據以探討 種管制措施之下-課徵利息所得稅及採行雙元匯率制度,其衝擊效果分別為何?其 中有關雙元匯率制度的討論,除了單純的雙元匯率制度之外,我們也探討了中立干 預的雙元匯率制度。 在進入本文的主題之前,我們將發現,於浮動匯率制度下,課徵利息所得稅能否有 效抑制資本流出,完全取決於財富效果(C)的大小。只要財富效果相當地大, 這種管制措施一定能達到其預期的目標;其它情況,則不一定能有效抑制資本流出 。 以下,我們將針對匯率動態及管制效果兩個觀點,分別列出這三種管制措施的結果 : (1)在浮動匯率制度下,長、短期匯率的變動方向(兩者皆升值、貶值或反向變 動)及匯率的調整型態(調整過度、調整不足或錯向跳動),完全取決財富 效果的大小;在單純的雙元匯率制度下,長、短期金融匯率皆上升,然而, 金融匯率的調整型態(調整過度或調整不足),也是取決於財富效果的大小 ;在中立干預的雙元匯率制度下,長、短期金融匯率皆貶值,且其調整型態 只會呈現出調整不足的現象。 (2)外國名目利率上揚,在課徵利息所得稅的管制措施下,國外債券存量會增加 ;在單純的雙元匯率制度下,國外債券存量固定不變;在中立干預的雙元匯 率制度下,國外債券存量會減少。如果以資本流出越少,來認定一個好的管 制措施,則中立干預的雙元匯率制度雀屏中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