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植物的細胞中,幾乎都可以發現蔗糖合成鋂(SS)的存在,尤其是澱粉合成組織 或者是但化的幼苗,更蠕大量的SS存在。SS的主要功能是催化蔗糖與核甘雙磷酸作用 ,成糖核甘酸,做為澱粉的合成或其他多醣類、糖蛋白及糖脂質等合成的前體。 本論文以乳熟期水稻殼實為材料,通過FPLC Mono Q 管柱層析後,可以得到四個SS活 性峰,經不連續膠體電泳證明為四種泳動率不同的異構鋂。由泳動率小至大,定為 SS1 、SS2 、SS3 、SS4 。四者的原態分子量皆是440 Kd,由SDS-PAGE結果得知SS異 構鋂都只有一種次單元,分子量為94 Kd 。由原態分子量及次單元分子量推算,它們 都是四元體的結構。改變不連續膠體電泳的濃度,觀察SS異構鋂泳動率的變化,發現 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分子量,只是所帶電荷不同,經離子交換後異構鋂在不同鹽梯度下 可被分離的性質也可證明。在胜肕圖譜並看不出它們之間的差異;由雙向免疫擴散的 結果顯示它們具有相同的抗原決定基;由於胺基未端胺基酸被修飾,所以無法進行胺 基酸的定序。 四種SS異構鋂對於核甘雙磷酸的利用,都是以UDP 為曘佳利用基質。四種SS異構鋂中 ,SS1 比其他的SS2 、SS3 與SS4 有較強的蔗糖分解能力。在發芽兩週的幼苗根中也 發現了至少兩種SS異構鋂,其中一種比殼實四種SS異構鋂的電泳泳動率還快,而另一 種則和殼實中泳動率最快的SS4 相同。因此在水稻不同生長期之不同組織有那些SS異 構鋂存在,其存在的量及生理功能如何,以及如何由RSs 基因表甚的SS次單元組合成 具功能的四元體,必須再做進一步的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