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金代書法中的蘇軾與米蒂傳統為主題,將就文化史及藝術史的觀點,針對 中國史上被譽為漢化最深的民族--「金代(女真人)」,在融合胡漢文化及保全並 發揚漢族文化之貢獻,透過對於藝術之一環--書法的分析,來了解在征服王朝統 治下的漢人,是如何努力保持漢文化傳統,而崇慕中原文化的金代統治者又是如何 地倡導漢族文化。尤其在書法的傳統中,金代承襲北宋最重要的幾個傳統--主要 是蘇、米傳統,並且發展出其對此傳統的詮釋,而在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的配合 下與南宋書法分庭抗禮,並成為元代書法之重要源流之一。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回顧、旨趣。 第二章,<金代的書學環境>,從金代政治、社會及文化的發展上而言,金人接受 漢文化及仕金漢人對於金人的影響均造就了金代崇尚書法的風氣,加上蘇學在北方 的盛行,是促使蘇、米風格受到金人重視並紛為效倣對象的重要因素。在了解書學 環境的同時,本章將整理金代文人的藝術活動及可見之前人書跡,並進一步討論當 時的書學,包括其書論與書蹟創作。 第三章,<金代書法中的米蒂傳統>,將透過對王庭筠個人及書風的理解,來看金 人對米蒂書風的詮釋。 第四章,<金代書法中的蘇軾傳統>,透過對趙秉文書學及書風的分析,試圖了解 趙秉文對金代書法中的另一個典型--蘇軾風格的詮釋及其個人書風的貢獻。並分 析金代其他蘇軾風格有關書風之特色。 第五章,<金代書法中的蘇軾與米蒂傳統的特色>,將金代的書風和南宋及元件一 比對,來了解金代書風與南宋間之差異及與元初蘇、米風格作品之關係。 第六章,<結論>,總結金代書風格中的蘇、米傳統,並秉論金代書法的傳承角色 與文化意義。 金代的書家以其在書學藝術上的修養,上追北宋蘇、米諸家,效法其對於人品的重 視,稱頌蘇軾、米蒂等書家的書學成就,並直追東坡、米蒂之書,間接追溯晉唐諸 家,以「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的境界作為書學的標的。 王庭筠和趙秉文等金代的書家,對於米蒂及蘇軾書風,以對古人的緬懷及灑脫的才 情與尚意精神交融出自攲反正、雄健勁拔的形式美與豐富的筆墨變化,與處於同時 代南方的南宋相較,呈現不同的氣息與特質,此藝術內涵或可留予後人在探討金代 文化成就時有更大的思考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