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營建工程與交通日益繁忙,北桃地區懸浮微粒的問題值得重視。為改善空氣品 質,須確認各種污染源,始能擬定適切的空氣品質管理政策。本研究分別以長短期 及密集採樣的資料做污染源的定性與定量模式解析,以為空氣品質管理策略擬定之 基準。另外,以化學和氣象觀點驗證模式分析的結果。 本研究例行採樣以三年長期資料分析北桃地區空氣品質特性與來源。結果發現都會 區懸浮微粒污染比工業區及沿海地區嚴重。模式分析顯示主要污染源有土壤、交通 、油料燃燒、光化與海鹽。密集採樣以分粒徑採樣器收集懸浮微粒,化學分析結果 顯示危害性指標Pb、PAHs、致突變性等以存在於PM10粒子中為主。污染源分析顯示 油料燃燒與光化學污染物集中在 PM2.5;土壤粒塵污染粒徑以2.5μm以上為主。 以土壤、鋼鐵廠、焚化爐與磚窯廠的本土化污染物執行CMB 模式,解決了鋼鐵廠與 農廢燃燒共線的問題,顯示污染源本土化提昇模式解析力。另外,以光化學平衡模 式驗証污染資料庫中光化學組成的適合性,研究結果顯示NHNO與(NH)SO 是北桃地區合理的光化學污染源組成。 氣象因子的探討中發現氣象系統的改變對懸浮微粒污染濃度有顯著的影響。而氣象 觀測資料中初步發現逆溫層觀測資料與TSP 關係不顯著;但混合層高度資料與TSP 達中到高度相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