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感於「<西廂記>學」有許多潛在之問題,無人顧及,是以有「<西廂記>二論」之撰述。 論文內容分緒論、二論、結論及附錄四部分: 緒論旨在為「二論」做論前準備工作,檢討台港及大陸地區<西廂記>研究概況,說明前輩時賢成就如何,現今尚可如何作其他分面之研究。 第一論「<西廂記>之淵源、改編和主題異動」。首節探討西廂故事的淵源、轉化和形成。次節探討<西廂記>問世以後直至清代六百年來,共三十三佳的續作、改編,分別就其本來源、情節內容和流變歷史進行考證和分析。最後一節據以上三十三家中,內容可以全考或作品略知一、二及有輯本或版本流傳的二十家,分類探討其主題異動的情形,以及由此衍生的相關問題。 第二論「<西廂記>版本所具之深層意義」。首節將<西廂記>傳刻本的湧現現象置之時代脈絡中觀察,發現其在晚明傳刻得的時代意義約有數端 : (1) 保留了大量的<西廂記>相關序跋﹔(2) 是一部簡化了的<西廂記>批評史﹔(3) 反應了市民心理的需求﹔(4) 對時代思潮的衝擊﹔(5) 戲曲文學與版畫藝術的結合﹔(6)提供了評點的對象。次節探討晚明<西廂記>評點的發展,並針對鑑賞性評點系統 : 包括王世貞、徐渭、李贅、湯顯祖、陳繼儒等人的評點本進行分析,從其中看到戲曲觀念的演進,亦即對戲曲藝術的認識以跳脫出傳統詩藝的框範之中,並與人性之解放的時代思潮息息相關。最後,探討金聖歎批改<西廂記>的功過及其「分析」說與戲曲分節的關係,確實掌握金批本的底本─張深知本,以及批評之內的模式─「先王之禮」與「因緣生法」,予以較為中肯的評價,並從其律詩「分解」說連鎖探討戲曲「分節」的意義,再度印證了金氏是從「文」的角度評析<西廂記>的藝術內涵。 結論,除總結二論以外,並對未來「<西廂記>學」的研究有所展望。 附錄包括 : 「<西廂記>研究論著所彙整」、「晚明<西廂記>版本一覽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傅思年圖書館所藏<西廂記>俗曲微卷索引」,或可供學界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