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健康保險制度,由民國三十九年開辦之勞工保險在民國四十五年 七月醫療給付始,續有民國四十七年實施的公務人員保險法,及七十四年 開始試辦的農民健康保險。直至民國七十五年二月,行政院長俞國華在立 法院院會表示,預定於民國八十九年時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此為我國醫療 制度將邁入社會化的開始。而隨新閣揆之上任,實施日期亦提前至八十三 年。本研究對於全民健康保險之關注點,著重於政策制定過程之探討。以 菁英模型為解析的工具,探索政策制定的「黑箱過程」。運用質化研究-- 文獻探討及訪談法,以釐清政策過程之脈絡。在政策形成過程之研究發現 ,經建會的經濟建設計劃,於民國七十五年有關社會福利整體規劃之報告 ,即已提及以社會保險方式達成健全我國醫療安全制度,同時,財經決策 菁英之政策理念,亦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政策環境上,八O年代台灣社會 之政、經、社與國際因素之影響,為全民健保政策提出之外在因素。在政 策規劃過程,本文分析第一期經建會與第二期衛生署健保規劃過程。在靜 態面上,分析組織變動、參與成員與規劃導向等的差異點之比較。動態面 上,探討規劃之知識菁英之專業理念與原有分歧制度下之行政部門之衝突 與互動關係,以進一步探討全民健保政策之困境。全民健保在其由上而下 的政策制定過程中,雖然,參與成員包括政治菁英、行政部門、規劃之知 識菁英與民選菁英等,然而,全民健保之困境,使我們反省,自八O年代 開始的臺灣社會民主化過程中,攸關全民福祉之社會政策,菁英模式之制 定政策,無疑將面臨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