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實施浮動匯率制度以來﹐遠期匯率是否能有效地預測未來即期匯率開 始受到質疑﹐雖然大多數的文獻傾向支持外匯市場不具效率性﹐但對於造 成市場不具效率性原因尚無一致的看法﹐故本文的研究動機是要探討臺灣 及居世界重要通貨之英國﹑德國與法國的外匯市場是否存有“隨時間變動 之風險溢價”(Time-Varying Risk Premium) ﹐而在討論風險溢價之前須 先檢定外匯市場是否具效率性。本文主要利用共積( Cointegration )檢 定來檢測外匯市場的效率性﹐在討論共積檢定之前須先檢視匯率資料是否 為恆定的(Stationary)時間數列﹐不論是 傳統ADF單根(Unit-Root)檢定 法或 PP檢定法均顯示匯率資料為非恆定的。本文利用Engle 與 Granger(1987)共積檢定的結果﹐無法由此論斷外匯市場的效率性。吾人 再以Johansen之共積檢定來檢定多變量間是否存有共積﹐實證的結果指出 臺灣﹑英國﹑德國與法國的即期匯率間與遠期匯率間存有長期的均衡關係 ﹐亦即這四國的外匯市場之簡單效率性假說不成立 。根據誤差校正模型 (ECM) ﹐吾人亦可發現沒有證據支持此四國的外匯市場具效率性。故吾人 進一步探究外匯市場的風險溢價是否能對此現象提供一合理的解釋。本文 利用 Lucas(1982)之跨期資產訂價模型(IAPM)﹐推導出隨時間變動之風險 溢價為貨幣供給的函數。吾人發現普通最小平方模型中的干擾項存有自迴 歸條件異質的現象﹐所以我們利用 Engle(1982)之自迴歸條件異質模型( ARCH)進行實證分析﹐若將隨時間變動風險溢價視為條件變異數的函數﹐ 吾人再以 ARCH in Mean 實證結果指出﹐臺灣﹑英國與德國的外匯市場存 有隨時間變動風險溢價。另外﹐吾人若考慮外匯市場的關聯性而採用一般 化的動差方法 (GMM)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法國與德國無法棄卻由模型所推 出之隨時間變動風險溢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