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檢驗莎士比亞羅馬悲劇--《凱撒大帝》,《安東尼和克麗歐佩脫 拉》,《科利奧蘭諾斯》中之歷史理念為目的。分析的重點並非在莎士比 亞如何替歷史下定義,而是其如何將歷史視為對他當代環境和劇場經驗之 類比( analogies)和比較和個人在社會上之多重角色扮演( alternative role-playing),後代的闡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time),和歷史的批判(the judgement of history)對他歷史觀點的限 制。本論文將歷史視為傳遞歷史典範的理念和訊息,以一金字塔形結構詳 究莎士比亞的歷史理念。文分三章,各自探討莎士比亞和金字塔任一底角 之交互作用。第一章詳究莎士比亞和他當代環境的關係,說明莎士比亞的 羅馬人反映了依莉沙白時代倫敦人的重視追求榮譽、聲稱家譜追溯宗譜血 統及反映倫敦的宗教和政治環境之處。第二章檢驗莎士比亞之劇場經驗對 其歷史理念塑形的影響及其如何利用戲劇重覆演出之特性展示其歷史理念 、羅馬劇中之演員類比(actor analogy)、神化概念(deification)、 《凱撒大帝》中之雕像指涉意義(statue-building)和 《安東尼和克麗 歐佩脫拉》中之「由死亡而重生」( Life in death)一景均有詳細討論 。第三章探尋多重角色扮演、後代的闡釋和歷史的批判對其歷史觀點塑形 之限制,說明莎士比亞可以選擇其對歷史的觀點來闡釋羅馬歷史上的大事 。但是他的作品仍受到時代的社會、文化和人文環境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