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0: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載學
研究生(外文):Lee Chae Hak
論文名稱:荀子的禮治思想與韓非子的法治思想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Hsun-tzu''s and Hanfei''s Concept of overnment
指導教授:張家焌張家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Chia Ch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禮治法治
外文關鍵詞:Conventional Government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吾乃韓國天主教耶穌會會士.故吾之研究方向與修道生活實有密切的關係.
一般而言,修道[修身.修行]乃是個人的.主觀的.內在的行為.一個人的修
道生活,從開始到完成均與社會無法分離.古代中國哲人極重視個人的修
養.儒家的大學,即強調一個人若不能修身,則不能齊家,進而不能治國,更
難以平天下.然而,此行為規範的根據何在?它需不需要個人的.主觀的.內
在的工夫?又,個人主觀的.內在的修養需不需要與群體的.客觀的.外在的
規範一致?吾認為在中國先秦時代其標準乃是[禮].許多先秦思想家也提出
過[禮]之重要性.尤其是荀子,他認為[禮]就是群體社會之客觀的標準和國
家統治規範.而韓非子則特別強調[法]之重要性.韓非子認為[法]就是群體
社會之客觀標準和國家統治規範.本研究之意義就是分析,綜合個人的.主
觀的.內在的修養為何需要與社會群體的.外在的標準相符合,亦進一步分
析和綜合先秦時代社會規範的[禮]為何變遷到進而替到[法].雖然[禮]與[
法]在先秦時代已特別強調,其重要性吾認為,在現今時代亦不可或缺,所以
吾要更進一不研究[禮]與[法]之意義.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