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諾氏症候群(以下簡稱RS)為末梢血管陣發生性收縮所引起之血管異常, 特別容易由寒冷所誘發,目前對其真正之因仍不十分明確。本研究將探討 該症候群之發病機轉,此模式亦可作為RS患者之預後及療效之評估。研究 對象為原發性雷諾氏症候群患者26名,續發性雷諾氏症候群患者45名,(包 括:全身性硬皮症15名,系統性紅斑狼瘡20名,振動症候群白指症患者10名 ),及正常對照組25名,進行以下之檢查:1.非侵襲性微子循環檢查,包括: a.皮膚溫度測定,b.紅外線脈波測定,c.雷射杜卜勒血流灌注量測定,d.指 甲皺襞處微血管形態學之觀察與動態血流分析,上述步驟均在冷浸前後分 別實施。2.注射 NaF 螢光染料,以毛細血管顯微鏡觀察微血管之通透性 。3,血液學檢查,包括a. anticardiolipin antibody (aCL), b.β- thromboglobulin (β-TG), c.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tigen, d. 6-keto-prostaglandin 1α (PGF1α)。4. 末梢交感神經α 感受體功能測定。顯示在原發性及續發性RS 患者之致病機轉有很大之不 同,原發性 RS 患者是交感神經 α1 感受體功能減弱,導致α2感受體功能 增強,遇到寒冷引起血管收縮而造成RS,而其血液因子及血管壁本身均沒有 明顯變化;反之,續發性RS 患者則是血液中血栓物質濃度上升,內皮細胞受 損,血管壁通透增加,管壁增厚,引起血流遲滯,加上寒冷刺激造成RS。本研 究以非侵襲性微子循環檢查結果,並配合交感神經α感受功能測定及血液 因子測定,對RS患者病因之闡明有所助益,並且可應於臨床上,評估RS 患者 之預後及療效。此研究模式可應用於其他末梢循環疾病之研究,如此,將有 助於進一步了解末梢循環疾病之病態生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