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4: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玲麗
研究生(外文):ZHANG, LING-LI
論文名稱:泌尿道感染菌株之trimethoprim抗藥基因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Characterization of trimethoprim resistance gene from urinary isolates
指導教授:張瑞烽周德源
指導教授(外文):ZHANG, RUI-FENGZHOU, DE-YUAN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高雄醫學院
系所名稱:醫學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醫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泌尿道菌株抗藥基因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1987年至1989年間自高雄地區醫院,泌尿道感染病患之尿液檢體中收集 E. coli,
▔ ▔▔
Enterobacter spp. 和Klebsiella spp. 等腸內菌,共1054株。
▔▔▔▔▔▔ ▔▔▔▔▔
採用瓊脂平板稀釋法測定菌株對trimethoprim之最小抑制濃度,若≧4μg trimet-
hoprim/ml 則視為具有抗藥性,若≧1000μg trimethoprim/ml 則判定為具有高程
度抗藥性。在三年調查中,trimethoprim抗藥性菌株由34﹪(1987年)增加為42﹪
(1989年),其中以E. coli 之trimethoprim抗藥頻率增加(28﹪∼41﹪)最為明
▔ ▔▔
顯。
在374 株抗藥性菌株中,90﹪以上屬高程度抗藥性,利用瓊脂醣明膠質體電泳法及
南方雜交反應,結果顯示這些高抗藥性菌株之trimethoprim抗藥性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基因皆由質體所攜帶。為探討374 株trimethoprim抗藥性菌株中
抗藥性 DHFR 基因分佈情形,因此進一步利用菌落雜交法分析其類別,結果顯示有
169 株(45.4﹪)與type I DHFR DNA 探針呈雜交,頻率最高,其次有39株(10.4
﹪)與type V DHFR DNA 探針呈陽性反應。此外不同菌屬間,DHFR分佈情形也有差
異,type I DHFR 抗藥基因主要存於E. coli ,而type V DHFR 抗藥基因則多數存
▔ ▔▔
於Enterobacter spp. 內。但所有的trimethoprim抗藥性菌株與type Ⅱ、Ⅲ DHFR
▔▔▔▔▔▔
探針並無雜交反應發生。
挑選兩株對trimethoprim呈高程度抗藥性(MIC≧1000μg/ml) 但卻無法以typeⅠ、
Ⅱ、Ⅲ、Ⅴ等DHFR DNA探針分型之菌株,經分析其trimethoprim抗藥基因之內核酸
鑑識圖譜及核酸序列後,顯示新型trimethoprim抗藥基因存在。
為了深層了解trimethoprim抗藥基因是否藉轉位子Tn7 散佈,因此選取BamH I 內
核酸鑑識切取Tn7 所得之1Kb DNA 片段做探針,探討轉位子Tn7 存在情形,結果
在169 株屬於type I DHFR 抗藥基因之菌株中,發現與Tn7 探針雜交者只有15.4﹪
。因此另外探討dhfr I抗藥基因插入integron之可能性,所以製備了integrase 探
針,先取質體R388,以BamH I內核酸鑑識切割,並將攜帶integrase基因之2.06
Kb片段重新選殖到質體pUC19 上,所獲得之重組質體命名為pINT388。再以BamH I
及Hinf I 兩種內核酸鑑識進行雙重切割pINT388 ,再取1375bp片段做為特異性
integrase 探針來源,並進行菌落雜交反應,結果有87.6﹪菌株呈陽性反應。此結
果顯示dhfr I抗藥基因除了位在轉位子Tn7 外,大多數位於integron上。
另外,integron於 E. coli、Enterobacter spp. 及Klebsiella spp. 等425 株受
▔ ▔▔ ▔▔▔▔▔▔ ▔▔▔▔▔
試之膠內菌中,出現頻率亦高達為86.4﹪、84.8﹪及76.7﹪,可見integron普遍存
在這些菌屬間。南方雜交反應也指出integron主要位於質體上。因此從本研究中發
現在trimethoprim與sulphonamide藥物的雙重選擇壓力下,trimethoprim抗藥基因
藉轉位子Tn7 傳遞的頻率降低,而主要藉著嵌入integron,並靠質體的轉移來傳遞
trimethoprim抗藥基因。
目次
中文摘要
緒言
圖表
材料與方法
一、實驗菌株
二、分離及鑑定
三、菌株的藥物感受性試驗
四、接合反應
五、質體DNA的抽取--方法(一)
六、質體DNA的抽取--方法(二)
七、瓊脂醣明膠電泳
八、內核酸鑑識 切割
九、基因選殖
十、轉形菌株之篩選
十一、Integrase DNA的製備
十二、飽和石炭酸的處理
十三、由低熔點瓊脂醣明膠上回收DNA
十四、菌落墨點法(Colony blotting)
十五、南方墨點法(southern blotting)
十六、輻射性DNA標記(Radioactive DNA labeling)
十七、前雜交(prehybridization)
十八、雜交(hybridization)
十九、雜交後清洗
廿、自動放射顯像(autoradiography)
廿一、非輻射性DNA標記與偵測
廿二、前雜交及雜交反應
廿三、Trimethopim抗藥基因附近內核酸鑑識圖譜分析(restriction map)
廿四、核 酸定序之基因選殖
廿五、單股模板DNA的製備(preparation of single-stranded template DNA)
廿六、雙脫 基核 酸終止反應之核 酸定序法(sequencing by dideoxy chain-termination method)
廿七、polyacrylamide聚合膠的製備及電泳
圖表
結果
圖表
討論
參考文獻
英文摘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