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透過時代變局與史學動向之間的關係, 分析歷史地理學興起的時代 意義,在討論過程中係以考據與經世為軸, 論析近代中國史學發展的雙 主題變奏。本文主要以兩分學術刊物:《史地學報》和《禹貢半月刊》 , 以及兩個地區:東北與西北史地為分析對象, 探討1919--1945年之間 歷史地理學興起的時代意義;全文共計六章,各章內容如次:第一章〈引 論〉:討論現代中國史學的研究概況, 說明歷史地理學的興起,是現代 中國史學發展過程中一條較被研究者忽略的線索; 本章並對中外歷史地 理學的定義加以整理,追溯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源流, 以及說明本文的研 究動機與論題選擇。第二章〈時代變局與史學動向〉: 分析西方列強以 堅船利砲打開中國閉關自守的門戶之後,促使清季經世史學的興起, 透 過清季經世史學與五四時期學術風氣,說明時代變局與史學動向之間的關 係。第三章〈涵泳舊學介紹新知〉:以《史地學報》為分析主體, 探討 史地學報派承續章學誠史法,大力提倡歷史地理學研究, 對《史地學報 》創立的過程、史地學報派有關歷史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以及編寫教 科書等內容,做系統之整理。第四章〈樸學考據的新出路〉:以《禹貢半 月刊》為分析主體, 討論禹貢學會的邊疆史地研究與實地考察, 及因時 代變局的影響轉而對經世史學多所關切。第五章〈歷史地理學興起的時代 意義〉:將第三章《史地學報》、 第四章《禹貢半月刊》的討論結果加 以分析比較; 並論述對第二次中日戰爭前後及戰爭期間,柳詒徵、錢穆 、雷海宗、陳寅恪與陳垣等史學工作者,在史學論著中寄寓與時代休戚與 共的關懷, 形成特殊的民族主義史學發展模式;並提出歷史地理學興起 的基調乃係民族主義的推論。第六章〈結論〉:將本文的討論做一整體回 顧, 提出歷史地理學興起過程中,民族主義基調與經世主題的關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