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e11:74e4:2207:41a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18: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曉青
研究生(外文):WU, XIAO-QING
論文名稱:王弼言意之辨研究
指導教授:呂凱呂凱引用關係曾春海曾春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 KAIZENG, CHUN-H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0
中文關鍵詞:王弼言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2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漢魏思潮的遞變
(一)漢末魏初的名實論
(二)正始時期思潮的轉變
第二節 道的性質
(一)道與感官
(二)道與形名
(三)道與言說

第二章 聖人的材質
第一節 神明茂
第二節 應物而無累
(一)心與情累
(二)性的內涵
(三)情的內涵

第三章 王弼的名學
第一節 王弼名學方法的兩個層次
(一)校實定名
(二)辯名析理
第一節 王弼的名論
(一)名與理
(二)名與形
1.名生於形、名以定形
2.名必有所分
3.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
(三)名號與字、稱、謂
1.名與號
2.名與字
3.名與稱
4.名與謂
5.稱與謂

第四章 <明象篇>的言意之辨
第一節 <明象篇>的理論基礎
(一)本於<繫辭傳>的「言不盡意」論
(二)本於《莊子》的「得意忘言」論
第二節 <明象篇>的思考脈絡
第三節 王弼對卦義的掌握

第五章 結論

附錄一:王弼思想的理論架構
一、從母子關係論證以無為本
二、從一多關係論證以無為本
三、從本末關係論證以無為本
四、從常變關係論證以無為本
五、從動靜關係論證以無為本
六、從道德關係論證以無為本

附錄二:王弼研究論著目錄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