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促成了都市的緊密生活關係與外部效果的擴大,結果將使大都 市與相鄰城鎮、郊區形成一個都市化的都會地區,都會區內雖分屬數個地方政府,但 實際上已形成一個緊密的共同生活圈,以大台北都會區為例,台北市在民國五十七年 合併台北縣所屬六鄉鎮擴大行政區域後,由於都會區急遽發展,已使台北市與鄰近地 區發生密不可刀之關係,為解決大台北都會區內所產生如水源維護、防洪、下水道、 垃圾處理、廢土傾倒、交通運輸、環境污染、公共衛生、教育、休閒、居住…等諸多 問題,台北市與台北縣、基隆市必須充分協調,才能求事權之統一,但是由於各地方 政府位階不同,各單位執行能力與財政能力也有所差異,非但地方行政單位在組織方 面形成疊床架屋的情形,而且也必然導致彼此間在職權和轄區方面的衝突,因此,恐 不易透過協調合作方式來解決根本的問題,乃有將台北縣、基隆市併入台北市,擴大 行政區域之議。 台北市行政區域擴大後,大台北都會區將面臨財政收支同時增加的現象。本文研究的 目的,即在探討合併後財政收支的可能情形,並針對支出大於收入的財政負擔,參酌 其他地方政府之整體區域均衡發展,對中央、省、直轄市間的財政收支劃分預作調整 規劃,輔以收入方面之開源及支出方面之節流擬議,以期解決大台北都會區之財政困 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