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海島型經濟、幅員狹小、天然資源貧乏、國內市場有限的國家,唯有藉助 國際貿易來擴展市場才能促進經濟發展。近年來,世界各國瀰漫之保護主義方興未艾 ,再加上新台幣大幅升值,國內勞工成本不斷上揚,環保意識高漲,以及政治解嚴後 勞資糾紛不斷等多方面因素,國內的業界,尤其是若干勞力密集的傳統工業其貿易競 爭力正迅速衰退,業者不得不重新考慮對外投資的可行性。近年來,我國政府又陸續 解除外匯管制、開辦對外投資融資與對外投資保險等業務,更便利了業界的對外投資 活動。 業者在進行對外投資計劃時,其第一步工作即面臨是否到國外投資,其次是對外投資 機會的發掘、調查、評估等。因此,對外投資決策過程,可以說是提供台灣企業進行 對外投資計劃的依據。而本文試將分析台灣企業對外投資的決策過程,以及決策過程 中受那些因素的影響。本文使用PROBIT、REGRESSION等統計分析方法,實證的結果: (一)典型台灣企業對外投資決策過程 台灣廠商通常是為了取得低價勞工而去對外投資,對外投資計劃的提議與決定多由董 事長董事會執行,通常成立專案小組負責對外投資計劃,專案小組的成員主要有董事 長或董事會、總經理及副總經。進行初步調查的方法主要係由公司自行搜集相關資料 ,廠商投資的產業以在國內曾生產銷售的產品,廠商主要調查東南亞地區,且多會派 總經理實地調查投資地地點的市場及廠房設備情形;除此之外,會更進一步調查投資 報酬率。廠商主要對外投資資金來源是以公司現有的資金,投資計劃的評估方式是採 回收期間法,投資風險的評估方法是採主觀判斷法,多在當地獨自成立新公司,一般 在對外投資上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主要為利潤與預期不符合,有半數的廠商曾因風險或 不確定性太大而放棄對外投資計劃。 (二)影響台灣企業對外投資決策過程的公司因素 公司曾有對外投資經驗與公司規模(以員工人數與營業額衡量)和對外投資動機(考 慮市場因素、生產條件因素、資金因素及地主國政府政策)、對外投資計劃提議者、 對外投資專業小組成員、實地派去調查的人員、對外投資資金來源管道、對外投資計 劃財務評估方式及風險評估方法等七種決策活動之間有顯著關係存在,顯見公司因素 會影響台灣企業對外投資的決策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