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比較台北市參加試辦「自願就學方案」自學班學生和普通班學生在升學 壓力、因應行為、身心健康和班級氣氛之差異性。以台北市七十九學年度參加試辦 「自願就學方案」21所學校學生為取樣對象。共抽取6所國中,一、二、三年級各 取「自學班」與「普通班」一班,共36班。自學班學生669 人,普通班學生669 人 ,共1338人。 本研究之工具為「升學壓力量表」、「升學壓力因應行為量表」、「日常作息時間 量表」、「學生生活經驗問卷」、「一般健康量表」和「學習環境量表」,以三因 子變異數分析、三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卡方考驗 和Scheffe''事後考驗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為: (一)普通班比自學班學生感受升學壓力強度高,尤其在自我壓力、教師壓力、考 試壓力、和時間壓力源方面,普通班比自學班壓力強,呈顯著差異。前途壓 力源強度,自學班高於普通班;父母壓力則兩班無差異。 (二)普通班與自學班學生在作業份量、作業方式、晚上作息時間沒有差異;但在 考試科目、補習科目方面、普通班學生顯著多於自學班,而睡眠時數,普通 班顯著少於自學班。 (三)普通班比自學班學生較多採用「面對問題」和「置之不理」方式因應升學壓 力;其餘「紓解情緒」、「情緒困擾」和「投射」等方式,兩班無差異。 (四)普通班比自學班學生在「社會官能障礙」、「嚴重憂鬱」、「焦慮不眠」、 「生理症狀」得分較高,有顯著差異;亦即普通班學生身心較不健康。 (五)普通班比自學班學生知覺班級組織較混亂、同學較競爭;而「教師偏愛」和 「多樣性」兩班無差異。 (六)年級、性別對升學壓力總量表和分量表強度,有顯著交互作用;而內外控和 學業成績沒有顯著交互作用,但有主要效果影響。 (七)年級對升學壓力因應行為有顯著交互作用;其餘性別、內外控和學業成績只 有主要效果影響。 (八)班級、年級、內外控和學業成績對身心健康僅具主要效果影響。 (九)班級和性別對班級氣氛有顯著交互作用;在內外控和學業成績僅具主要效果 影響。 (十)一般國中感受升學壓力高者,較常採取消極因應,對其身心健康和所知覺的 班級氣氛有不利的影響。 本研究綜合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和教師與父母 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