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2119:b261:d24c:ce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8: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唐淑美
研究生(外文):Shu Mei Tang
論文名稱: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之類似移位因子ISXc6之分離與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S-like sequence ISXc6 from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指導教授:翁淑芬翁淑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 Fen W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分子生物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科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菌移位因子
外文關鍵詞: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Insertion el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phi.Lf 為專一感染十字花科黑腐病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stris) 之線狀噬菌體。來自 .phi.Lf RF DNA 的 EcoRI-PvuII 片段 選
殖入質體 pACYC184 後, 構築成嵌入載體 pP19。另將 Vibrio harveyi
luxA-luxB 基因選殖於質體 pP19, 構築了 兩個帶有螢光 pAB1 及 pAB2
。將質體 pAB1 及 pAB2 經電孔法送入 X. campestris pv. m pestris
及 X.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牄擗W。以螢光為標誌追蹤入侵病原
菌時, 發現隨著感染天數增加,〝兢陌葺X散的現象。在植物尚未出現明顯
的黃化現象時,麈f原菌之存在與分佈, 從受 感染植物中, 可以分離V病原
菌。分析 pAB1 及 pAB2 之嵌入機制時, 發現 pAB2 是利用 15 bp 長之
核酸 序列 5'-TATACATTATGCGAA-3' 為核心, 以特定位置重組
recombination) 方式完成嵌入。在分析過程中意外地發現有 1.5 kb 之
片段插入 Tcr 和 pACYC184 的 ori 區域之間。經由 DNA 核此 DNA 片段
的兩端有完整的 20 bp 相反重覆序列 (inverted repeats s)
GTCGCCCCTGAAAAACCCCC, 而在其標的 DNA 序列 (target DNA有 6 bp 的
直接重覆序列 (direct repeats) TAATTC。此片段總長為 bp, 最長的
open reading frame (ORF) 為 ORF1, 主導 316 個胺基酸,產物可能是移
位 。經由南方點墨法分析, 得知此片段分佈於 Xc11、P20H、P20L、
Xv12、Xo 中, 移位試驗結果顯示此 1.5 kb DNA E.coli 內無移位現象。
依結構之檢視, 此 1.5 kb DNA 片段應為存在於 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的新移位因子 (insertion IS), 故將其命名為 ISXc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