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近年來更因經濟發展及社會型態的改變, 坡地開發乃勢不可免。山坡地屬於敏感地區,一旦被開挖擾動,將發生水 土流失,甚至引發崩塌、地滑或土石流等災害,造成之坡地問題將更加嚴 重,但因人力不足及地形、交通的限制,無法達到全面之經營與管理。倘 能利用遙測影像處理分析之技術,完成主要土地利用分類別之基本圖檔, 並結合地理資訊系統以完成資料庫的建立、再予以管理與分析,將能節省 人力、時間及經費,以達省時、省工、快速、準確之目的。本研究以合歡 溪集水區及梨山地區為研究範圍,採用Landsat TM第 2、 3、4 三波段之 衛星影像進行分析。 以 PC 版之影像處理軟體ERDAS ,分析1984年 及1989年兩個時期之遙測多光譜影像資料,首先對能引起光譜變異之大氣 及地形效應予以常態化糾正,再進行幾何糾正、影像增揚及地表覆蓋分類 ,製成不同年份土地利用分類圖。並以地理資訊系統軟體ARC/INFO 進行 邊界、水系、道路、林班界之數化,並予疊合與分析,以了解土地利用之 變遷情況。茲將所得結果與結論摘述如下: 1.本試區五年期間在土地利用 變遷上,只有林地之面積減少,共減少了 11.38平方公里。其餘各項土地 利用別之面積均增加,分別為: (1)農地(包含果園及蔬菜區),共增加 了 7.87 平方公里。 (2)崩塌地則增加 2.07 平方公里。1989年之崩塌地 面積比1984年者增加73.07%,將近一倍,足見崩塌地惡化之情況。 (3)草 地之變化最少,只增加了0.87平方公里。且各項增加之面積約近林地減少 之面積。 2.衛星遙測影像在地理資訊系統中,因可提供即時性之空間資 料,對於坡地土地利用之監測與地理資料庫之更新將是良好的資料來源, 足供有關單位在山坡地資源管理上之參考,值得推廣。 3.控制點座標之 正確與否將影響影像幾何糾正之結果,由於TM影像之地面解析力較粗略, 在範圍廣大且地形起伏劇烈之山區常須反覆測試以去除不適當的控制點, 耗費很多時間,此類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4.山區影像由於地形因子-- 陰影之影響,採用簡單的幾何糾正法,無法完全去除陰影,有深入研究之 必要。 5.山坡地土地利用之監測,宜再利用TM之其他波段或另找能用之 SPOT衛星影像進行探討。我國衛星接收站即將開始運作,屆時影像從缺之 問題應可獲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