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作物微體繁殖技術因能快速且大量的生產品質一致之健康種苗,近年 已漸取代傳統的無性繁殖方法。而如何克服瓶苗移植前後環境劇變的衝擊 ,是微體繁殖系統實用化及商業化必經的過程;此人為使生物適應新環境 的過程稱為馴化(acclimatization)。微體繁殖苗之馴化通常包括誘導根 系的形成,減少水分散失,建立光X成能力及適應溫度變化等,以提高瓶 苗之移植成活率。在本試驗中,足夠的糖分(30 g/l)有助於根系發育;而 降低MS鹽類濃類濃度或將氮源減半,對根數雖無影響,但根明顯較細。培 養基黑暗可增加火鶴花的根數,但對彩葉芋及非洲菊則無作用。不論是火 鶴花、彩葉芋或非洲菊,瓶苗之氣孔密度均較溫室生長苗高。 將彩葉芋 葉片置於掃瞄式電子顯微鏡(SEM)下觀察,瓶苗之氣孔呈持續張開狀態, 且葉表並未見到蠟質;若將瓶口打開七天,其氣孔已恢復部分閉合功能, 但仍未見蠟質形成。提高光照強度可增加三者瓶苗之葉片厚度,但葉綠素 含量則隨之降低。將彩葉芋瓶苗作切片觀察,在弱光下生長者,葉肉細胞 排列鬆散,有大的細胞間隙,而強光下生長者則反之。增加培養基中洋菜 含量可降低非洲菊瓶苗之相對含水量(RWC),而減緩失水速率;但對彩葉芋 則無影響。在移植前七天將瓶蓋去除,對火鶴花、彩葉芋及非洲菊瓶苗之 RWC值均明顯下降,而使其失水速率大為減緩。火鶴花、彩葉芋及非洲菊 三者之瓶苗,在足夠的光照強度及二氧化碳濃度下均具有光合成能力;且 其能力隨培養基中糖分之增加而下降。火鶴花瓶苗具有低溫馴化的能力, 在寒流來襲前藉寒害以上之低溫( 13℃ )處理一段時間,可增強其抗寒力 並提高其移植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