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有文獻顯示哺乳動物細胞均存在著背景值姐妹染色分體交換(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 。然而果蠅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的體細胞則在低濃度的 ▔▔▔▔▔ ▔▔▔▔▔▔ bromodeoxyuridine (BrdU)處理時並無背景值SCE 的存在(即SCE=0 在此稱之稱O- SCE)。在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細胞株(C6/36) 上亦發現有些細胞無背景值 ▔▔▔ ▔▔▔▔▔ SCE。C6/36細胞經由株化的方式,可獲得高(44﹪)低(12﹪)不同頻度O-SCE 的子株 ,但卻無法獲得O-SCE頻度為100﹪的子株。C6/36 細胞的SCE 頻度隨著第一個細胞 週期的BrdU濃度提升而增加;亦隨著細胞種植密度的降低而增加,同時也因buthi- onine sulfoximine (BSO) 的處理除去glutathione (GSH) 的含量而增加;相對的 O-SCE 的頻度則隨之下降。C6/36 細胞的染色體數較中國倉鼠卵巢 (Cricetulus griseus, CHOW)細胞少,DNA 含量也較CHOW細胞低;然GSH 含量則較CHOW細胞高, 同時經由BrdU的處理後,C6/36 細胞的GSH 含量增高,而CHOW細胞卻下降。且 C6/ 36細胞之核酸分解活性低於CHOW細胞。故推測BrdU提升GSH 的含量及核酸分解 的活性較低可能與C6/36 細胞具有O-SCE 及低頻度SCE 有關。反之,原來推測與 SCE 形成有關的DNA 第二型拓樸卻不受BrdU的影響。 由於C6/36 細胞具有高量的GSH ;而且BrdU會提高C6/36 細胞的GSH 含量但卻降低 CHOW細胞的GSH 含量;加上最近的報告顯示C6/36細胞比CHOW細胞對bleomycin更具 抗性;因此乃對不同作用方式的致變劑在兩種細胞誘發SCE 頻度上的差異做了進一 步探討。試驗結果證實CHOW細胞對mitomycin C (MMC)、methyl methanesulfonate (MMS)、luminol及amsacrine (m-AMSA)四種致變劑誘發SCE 的反應較C6/36 細胞強 。CHOW細胞對MMC、MMS、3-aminobenzamide (3-AB) 及2-aminopurine (2-AP)所誘 發的SCE 效力以3μM BrdU 濃度下較強;luminol 及m-AMSA的SCE 誘發效力在3 或 100μM BrdU 濃度下略等。在C6/36 細胞,六種致變劑的SCE 誘發效力均在3 μM BrdU下較強。此結果顯示致變劑誘發SCE 的強度受BrdU濃度的影響,BrdU濃度較低 SCE 的誘發效力較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