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長展
論文名稱:紅外光譜分析評估再生瀝青之特性及應用於再生瀝青混凝土配比之研究
指導教授:蔡攀鰲蔡攀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an-Aur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霍氏轉換紅外光譜儀刨除料
外文關鍵詞:FT-IRRA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今再生工法中以軟化劑改質之觀念甚為廣泛,但在國內外再生瀝青混凝
土配合設計中乃取刨除料所回收之老化瀝青以軟化劑改質,因此可以很容
易使這些老化瀝青恢復到所需之物理性質。   當然,再生瀝青混凝土
品質控制上,不僅是再生瀝青之特性,且在一般舖面再生理論中, 回收
老化瀝青需適度改質,然而在試驗室之改質過程中已經將老化瀝青從刨除
料中分離, 因此改質成效卓越,然而刨除料真正加入拌合時, 添加軟化
劑能否使刨除料中之瀝青達到完全改質效果, 尚無定論,或許刨除料沒
完全改質,而新瀝青被改質成軟瀝青。但為了解這些改質瀝青是否於化學
性質上與新瀝青相同,本次研究採用霍氏轉換紅外光譜儀,在官能基分析
中將瀝青結構分成碳環族與鏈狀烴兩種主要結構,再以紅外光譜圖中C=O
基與S=O基相對於兩種主要結構之濃度,探討改質瀝青與新瀝青(60/70)
內部化學成份差異與分析老化之化學變化,及改質過程兩種主結構相對濃
度之變化( A1/A2)情形,評估再生瀝青之特性。關於軟化劑改質刨除料之
功效乃藉由穩定值試驗,間接張力試驗( 抗張強度與回彈模數 ),輪跡變
形試驗等力學試驗評估以不同刨除料(經 150/200瀝青改質)使用率
(0,20,40,60,70)製成再生瀝青混凝土後之舖面行為,藉此了解其實際改
質功效,並以本次改質方法之試驗成效,建議廠拌再生之最佳刨除料使用
率,避免軟化劑太多造成不當之影響。 對於表層再生,由於150/200瀝青
改質之刨除料使用率達 70 % 時,軟化劑大部份包裹於粒料之上,造成各
項試驗值評估效果不佳,因此建議選用較佳之改質劑或採用冷拌再生工法
。鑑於含油量難控制與150/200 瀝青無法完全改質之缺點下,今後如以此
方法改質時,有必要對刨除料用量作限制。  由於刨除料用量與單位重
,回彈模數之迴歸曲線無最大值之趨勢,因此以穩定值與間接張力強度值
評估路面穩定性,孔隙率與車轍變形量評估路面耐久性,取四項試驗值對
應之刨除料使用率平均後為建議最佳刨除料使用率--- 34.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