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政府訂定的十大新興工業落實於區域及地方發展,將經濟活動區位性納入產業 發展政策的考慮,實有必要對此種科技性產業之空間發展現象作一探討。近年來國 內外之研究特別重視高科技產業與區域發展之關係,並由傳統區位理論之發展,引 入相關理論以解釋高科技之區位分佈,實證於不同國家、時間內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也有不同的空間發展型態及解釋。本研究以空間區位理論與產業經濟的分析架構 方法,分析新興工業的基本屬性及空間分佈特性,探討新興工業之空間發展模式。 本研究之目的為: (一)分析新興工業之屬性與空間特性,並探討該產業空間區位之決定因素。 (二)嘗試建立新興工業空間發展之理論分析架構,探討新興工業空間發展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新興工業在台灣北、中、南區域均有個別集中發展之現象,並以北部 區域為最,此一聚集發展與四大都會之發展相似,為一「分散性集中」之型態。從 新興工業屬性分析可得知其發展與廠商高生產力及技術層級之集中有關,並會提升 當地及鄰近地區之技術水準及創新能力,造成新興工業之空間發展型態。 在新興工業空間發展之解釋上,本研究建立區位假說並加以驗證,結果顯示廠商結 構特性因素對其區位並沒有顯著之影響,但新竹及其鄰近縣市為國內唯一具特殊區 位依賴性之地區。此外,對新興工業廠商而言,地區科技資源仍是最重要之區位因 素,而因廠商聚集形成之區位隋性效果亦十分重要,故新興工業之區位及空間發展 在台灣應是「可預期」的,即政府可透過研究機構之設置及地區科技資源的整合, 透過產業技術能力的升級、培育及支援,活絡並促進新興工業之發展。 新興工業之空間發展型態及其區位因素,具體的顯示傳統區位理中著重原料、市場 及運輸成本之不足,取而代之的將是技術為導向的研究發展活動、研究機構、大學 與技術人力等科技資源,並證明政府在產業區位決定中可具有的重要性及主導性, 即透過重要科技資源活動之投入、科技園區之設立、產業發展之誘因,配合其他區 位因素形成之條件,考量地區原有之產業發展情形,將成功得使新興高科技產業區 在地區發展,帶得傳統產業升級以促進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