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針對造成酸雨及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SO、NOx 及CO,以排放量推估為基 礎,進一步建立能源、環境與經濟相關的組成指標系統,並以因素分析方法,作污 染物排放變動因素分析與趨勢預測,以探求能源、環境與經濟三者間互動的關鍵因 素,提供三者整合系統的研究架構。 由研究結果獲致下列結論: 1.民國70年至80年間,影響SO、NOx 及CO排放的各組成因素中,經濟成長因素 造成最大的正效應;能源密度因素起伏不定,並在民國76年以後普遍回升;結構 變動因素的效應相對較小。SO的排放量,除運輸部門外,其餘部門的排放量皆 呈減少趨勢,主因在於污染係數的下降;NOx 及CO在各部門皆呈現高度的成長 率。 2.由先進國家的比較分析結果得知:SO的減量工作,主要以節約能源與加強污染 控制為重點。NOx 減量以日本較為成功,原因與SO相同。而CO減量的因素主 要來自能源密度的降低,德國另外在燃料替換方面,亦有良好的效果。 3.在高經濟成長目標下, SO、NOx 及CO 的排放量將難以達到減量效果,加強 SO及NOx 的控制效率是較可行的改善措施,在低經濟成長的時期,污染管制仍 屬重要的措施,而CO控制則有賴更大幅度的能源效率提昇及燃料替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