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毒性空氣污染物的排放日漸嚴重,不但引起許多的公害糾紛 ,更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而這些毒性空氣污染物中的揮發性有機物 (VOCs) 不但具有臭味,且對人體具有潛在的致癌性,故有必要對其排放 加以控制。傳統上,用來控制 VOCs 有焚化、吸附、吸收及冷凝等方法, 但這些技術大都要在 VOCs 濃度較高下操作才合乎經濟效益,而且一旦設 置則操作彈性性較差,並有衍生二次污染之虞。本研究以實驗室規模的介 電質放電技術 (DBD),嘗試以氣態氧化方式處理毒性空氣污染物-甲醛, 除探討其技術之可行性外,並探討變動各操作參數時,影響 DBD 系統對 甲醛去除之變化。此外,對處理後的產物進行分析,並概略估算 DBD 系 統的年總成本。由實驗結果顯示,HCHO 的的去除率與輸入電壓、停留時 間及 氣流中水汽量、氧濃度及甲醛濃度有關。 HCHO 去除率隨輸入電壓 的升高而提升,電壓為 17 kV 是本實驗系統中 達到絕緣破壞(br- eakdown value) 的的關鍵電壓,低於此值則去除率不佳。 當輸入足夠的 電壓時 (>17 kV) 則甲醛的去除率隨氧濃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輸入的電壓 不足時,則隨氧濃度的增加而去除率降低,這是因為氧氣為電氣負性氣體 之故。氣流中水汽量 增加原本可增加 [OH]而使去除率提升,但因水汽的 電氣負性的效應降低了係統中的高能電子數, 進而影響到 OH 生成的效 應,故水汽量增加則去除率降低。停留時間愈長則能量輸入愈多,去除率 也會 隨之增加,在本實驗中停留時間 7 秒以上即可得到一穩定的去除率 。 由 C-H 鍵之鍵能低於 O-O 及 H-OH 鍵 可知,藉由 e + HCHO 的反應 在 HCHO 的去除機制中佔有重要地位。根據處理後之產物分析可知,增加 氣流中的氧濃度可增進較無害的產物 --二氧化碳的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