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九年十月九日, 美國商業週刊(Busoness Week) 首次報導有關日本 經濟營運的新語, 稱之為 Japan Revisionist(日本異質論者)。 從外表 觀之日本資本主義與歐美一樣, 有相同的體系, 但其實質卻南轅北轍。近 幾年來, 日本對歐美的貿易出超很大, 大到不能允許的水準。日本異質論 者認為,日本採用非常獨特的方法在培養國內市場與產業,所以日本的產業 構造、生產管理、雇用制度、流通體系等, 依歐美的行為標準來說, 都是 非常「不公平的」, 而且很「封閉的」。這種狀態依歐美的經濟法則而 言, 是很不可思議的, 因此美國有理由限制如此獨特的日本經濟行為。這 個論爭雖在最近發生, 然而到底有沒有把話說得太離譜了呢﹖難道歐美所 創造的「經濟法則」是萬能的嗎﹖值得吾人深思。當前歐美諸國與世界其 他各地, 特別是東亞各國的利害衝突, 究其原因就是在歐美對東亞抱有一 元化的價值判斷, 又不考慮東亞的「真理」何以形成, 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本論文通過研究孫中山與澀澤榮一的經濟理念與東亞的真理--儒家思 想--的關係, 來表現東亞地區的獨特性與多元化的必要性。用以證明 Japan Revisionist 的主張不甚妥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