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許多工程的領域裡,諸如:高溫引擎、電子元件構裝、薄膜技術、金 屬/ 陶瓷複合材料、保護鍍層等,金屬 / 陶瓷界面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 角色;在金屬/ 陶瓷界面附近的原子結構以及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往往決定 了界面的性質,而且在界面上這兩種不同的金屬鍵以及離子鍵是以怎樣的 方式互相結合,是我們極感興趣的。目前有關晶界方面的理論大致可分為 兩層次:即界面差排及界面原子結構,其中CSL及O-lattice理論屬於差排 的層次;而另一個有關晶界的觀念則為結構單元,是屬於原子層次。這些 理論對於晶界的解釋而言都是很有用的,然而它們是否也能同樣適用於異 相界面目前則沒有定論,在本文中我們將以Cu/MgO為例,探討這些理論在 異相界面的適用性。 @ 本實驗以內部氧化法於Cu基底中得到析出物 MgO,它們之間是屬於cube-on-cube的方向關係。Cu/ (111)MgO界面有具週 期性的差排出現,其週期與O-Lattice 理論所計算的結果相符合,差排的 應變場相當局部化,且是由一組交錯的差排網路貢獻而來。由影像模擬的 結果,我們發現MgO是以O原子構成終結平面,且界面是由經扭曲的氧化亞 銅結構單元所構成。在 Cu/MgO兩個 {111}面的會合處,有疊差射出,並 有 junc- tion dislocation出現,其Burgers vector 為1/6<112>;在兩 個{111}面會合處的附近且有step出現,此step 具有 " coherency dislocation " 的特徵,其有效的 Burgers vector 為 2/25[111]。此外 ,我們也發現到由Cu與MgO相疊而形成的Moire frin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