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以來,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紛紛意識到「社會」理論闕遺了歷史 感,進而積極面對社會的歷史思考,其中相當程度汲取了Annales的歷史 效應。於此,Bloch, Feudal Society一書,無論在歷史學與人類學之間 ,或在人類學內部尋求再出發,而提出「實踐/結構」這具歷史性格的「 社會」理論轉向,都表現了一定的學術理論上「當代性的原型」位置。就 歷史意識的轉向所涉及理論系絡的可能意義看,考察Feudal Society的「 社會」觀,首先就暗示與Durkheim「社會」理論範式的關係,其次,即是 以Sahlins 為例的與Bloch,Braudel或說 Annales的邂逅,其「事件/結 構」二元辯證的歷史人類學之提出,審視其理論效力。這構成本研究第一 部份:文獻與問題的舖陳要點,以及第二部份進一步探討的論述方向。從 討論中可以看出來自Durkheim早期著作,The Divi 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的社會範式,構成了Bloch描繪封建社會中「人」之依賴連帶網 絡的基本切入,但這只是Bloch 「社會」敘事的一面,更確切的「社會」 觀是,未加「在先的」結構意義範域的歷史氣候「社會」,那是事件所交 織、實踐的社會性、時間性之展開而浮現的一個具有獨特氣候的社會,指 向一種「氛圍」式的社會歷史氣候,但並不含社會的集體神聖性的宗教性 格,即使 Bloch使用了出自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Durkheim晚期的成熟的理論辭彙:集體表徵、集體記憶。這也就對 照出Sahlins 長時段的歷史之島,一開始,歷史的辯證就在意義範疇的結 構下,仍是文明預設之擴張的歷史屬性,於是也就進不了Sahlins 所要抵 達的土著的歷史之島。即此側面反映了以二元辯證展現歷史感的未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