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到了晚年,作品漸漸步入一種「神化」的境地;由慷慨激昂的英雄風 格轉變為含蓄內斂的自我潛沉。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便是貝多芬對人生 哲學和精神理念的縮寫, 他將人性中痛苦的掙扎透過世俗的喜樂解放 , 並且將世俗的意欲昇華, 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成 功地將聲樂與器樂完美的結合起來, 合唱團與獨唱歌手的加入, 更擴大了 交響曲的規模和範圍。第九號交響曲架構廣闊、思想深刻、形象豐富, 是 古典時期交響樂史上展現新典範的不朽名作 , 也是往後浪漫主義的先趨 。為有系統地探討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本論文分成五章十七節, 列舉 如下: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以及研究方法與 步驟。第二章「生平」, 介紹貝多芬生平事略、人格特質與他在音樂上的 革命與創新。第三章「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之樂曲分析」, 在此將各樂章 分節討論 , 以探討其曲式、風格及調性、和聲的進行。並介紹「歡樂頌 」一詩之作者席勒的生平、作品及其所處之「狂飆運動」時期。第四章「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在此亦將各樂章分節探討其指揮技巧 、實際練習時的注意事項和音樂上的詮釋理念。第五章「結論」, 略述研 究「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後之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