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本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教育部在既定政策下,每年花費鉅資委託資策會執行「資訊 人才推廣教育」訓練計畫,以訓練各級學校教師和行政人員在教學及行政事務上的資 訊電腦應用能力,然而每年訓練班次的成效皆由資策會自行檢討提報,因而迭遭外界 批評為應有外部人員或單位予以考評以求客觀。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針對其中 大專院校人員的訓練班次,分析探討訓練計畫的執行現況、成效、與未來取向。 研究架構係採CIPP評鑑模式,以文獻分析、訪談、座談、和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 。透過文獻分析與訪談,發展出評鑑規準和三種調查問卷。第一種問卷是資策會自評 問卷,目的在了解資策會執行計畫的狀況與困難,問卷調查結果並作為隨後訪視/談 的依據。而另外兩種問卷則分別寄給317 名結訓學員及其服務院校所屬的240 名行政 主管,以普查他/她們對訓練事宜的意見及期望情形。經過兩次提醒、催覆後,分別 回收有效問卷266 份和216 份,佔全體母群的85.8% 和90.0% 。此外,本研究除了邀 請專家學者座談討論研究方法與內容外,並舉行三場次的分區擴大座談會,邀請各界 代表針對訓練成效、未來需求、及改進策略進行討論與建言,研究所蒐集的各項資料 並依其質、量類別加以分析、處理、與報導。 根據研究發現,主要歸納成下列十項結論: 1.資訊人才推廣教育訓練有效提升了參訓學員的資訊電腦應用能力與在資訊電腦方的 自學能力,而學員結訓後亦大多能應用所學於教學、行政、或研究事務上。 2.參訓學員服務學校所屬的行政主管多半肯定資訊人才推廣教育訓練,且對教學或行 政業務有幫助,並認為學員結訓後多能應用所學於教學、行政、或研究事務上。 3.招訓班次事宜宣導不足且訊息傳達常因人為阻塞而減少報名機會,而參訓學員因背 景與學前知能的差異而影響學習意願及教學成效。宜妥善規畫參訓選員的甄選程序, 以公開公平的方式擇選符合訓練目標需求並能有助於推動學校資訊教育的人員參與訓 練。 4.學員受訓前多半不清木疋訓練目標以致受訓期望與受訓事實有所差距,而訓練目標 和課程內容與學員及學校需求的配合情形亦有待改善。宜加強課程規劃與課程設計之 事前評估工作,以能符合各類學校之不同需求。 5.資策會任課教師的教學態度與資訊專門能力普獲肯定,然部份教師的教學經驗與技 巧稍嫌不足而待加強。宜有耐心地引導資訊電腦初學者,以垃養學員解決問題與未來 工作上應用的能力,以及落實學習輔導和補救教學。 6.各校對資訊與電腦的應用能力仍有而需求存在,行政主管亦多贊成或鼓勵同仁參加 類似的資訊電腦應用能力訓練,並希望由各地區較具規模的大學辦理類似的訓練以培 養單位同仁的資訊電腦應用能力。 7.學校未曾受訓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對參與類似訓練班次有很高的參訓意願。 8.近三年內仍有需要由資策會再辦理類似的訓練班次,但宜規劃系列式的進階課程並 分區辦理,且應利用寒暑假期間朝短期班次、單一專精課程、和軟體技術應用方式辦 理。 9.資策會對訓練計畫的執行規畫完整,各項計畫與報告大致與執行情形吻合,惟對教 學目標的澄清不足,且對學習成效的評鑑過於簡略。 10. 資策會執行資訊人才推廣教育訓練的單位成本略高於其他類似的訓練學程,但考 量其設備配置、師資聘任、政策導向等特殊因素,以致與其他類似訓練學程有所差異 。 本研究根據以上研究結論,並提陳有數項可供教育部、資策會、及後續研究參考之建 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