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學生中心教學與教師中心教學兩種教學方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資 源回收的教學效果。採原班級型態的實驗組控制組(即本研究之對照組)前後測不等 之準實驗設計,針對三個五年級班級學生(共140 人),進行四週,每週二小時的實 驗教學。所得的前測、後測及後後測資料做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所得結果為: 一.學生中心教學與教師中心教學皆能顯著的增進學生的資源回收知識,並能促進及 維持正向積極的態度。而學生中心教學,能促使學生表現更好的資源回收行為,具有 立即效果。 在知識各分測驗方面,教師中心教學對於『資源保育』、『垃圾現況』及『資源回收 』知識的獲得,皆能有效的增進與保持,兼具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學生中心教學在 『資源回收』知識的提升,有立即效果及延宕效果,『資源保育』的知識,經過一個 半月後,亦能有效的保留,顯示良好的延宕效果。 在態度的各分量表方面,學生中心教學能使學生有關『資源浪費嚴重性』的態度更趨 正向,具有立即效果及延宕效果。對『再使用』正向態度的維持,也具有延宕效果。 而在『少用』態度,教學後能有效的改變,但沒有延宕效果。教師中心教學能促進並 維持『少用』及『再使用』的積極態度;對『資源浪費嚴重性』的態度改變也能有延 宕效果。 在行為方面,學生中心教學能增進學生資源回收的行為,但未能有效的保持。而教師 中心教學對行為的改變,效果不顯著。 二.教師中心教學對資源回收知識的教導,效果優於學生中心教學。其中,在『垃圾 現況』立即效果及『資源保育』的延宕效果的維持,是教師中心教學優於學生中心教 學,而其餘的知識、態度及行為的教學效果,兩種教學並沒有明顯的不同。 三.接受實驗教學的班級,個人的垃圾質與量均有明顯的改變。在量的改變上,不管 是總重量或各類垃圾,學生中心組均有大幅的變化,尤以『食物殘渣』及『紙』二類 的減量最明顯;教師中心組在『塑膠』及『食物殘渣』類有明顯的減量效果。但是『 鋁箔類包裝等』兩教學組均有增加,學生中心組增加較多。 四.兩實驗組學生,均認為各單元教學活動是有幫助的,對這些活動都表示喜歡,並 認為本研究各單元的內容對實施資源回收有所幫助。學生對資源回收學習興趣的改變 ,不因教學方式不同需異,但學生中心教學比教師中心教學更快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他們最希望老師使用的教學法是遊戲教學、老師說故事、角色扮演,均屬於活潑 生動的教學法。至於對實踐資源回收的把握程度,學生中心教學顯著比教師中心教學 效果好。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可改採隨機取樣及隨機分派方法,在一連續時間內及不受 學校環境干擾下進行教學,以觀察垃圾質量改變情形。此外,並建議可讓學生熟悉學 生中心教學方式後再進行實驗教學,以排除因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干擾。對學校則建議 應採全面性的教育介入計畫,及應加強國小老師學生中心教學能力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