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救人如同救火,要能迅速到達現埸,而且要有完善的設備和資源去救 助。但在茫茫大海中,要迅速找到和救助遇難船舶人員並不容易,其中涉 及船上和岸上的通信問題、搜救裝備和佈署問題、搜救人員的技術和經驗 問題及國家的搜救政策問題。本研究蒐集近十年各港務局海事報告案件, 並過濾非本文所定義的海難案件,而後統計分析在我國搜救責任區內十年 的海難情況及海難救助狀況,海難統計分析著重在海難發生的頻度、類別 比例、趨勢、人員傷亡、船舶全損及地點分佈,並分析海難和月份、船齡 、總噸位的關係。而海難救助統計分析是為了了解發生海難後船舶本身求 救、救助行為以及其他救助單位的救助情況,因而分析出我國海上搜索和 救助的缺失所在,並針對缺失提出改善之措施。由上述的統計分析知在港 外搜救責任區的漁船海難佔總海難的81.2﹪,我國海難發生在台灣沿岸及 澎湖附近海域的比例很高,故應在台灣及澎湖適當地點成立區域性的救難 站,配置新式救難艇。我國目前搜救體系下的搜救裝備,無論質與量都無 法應付實際需求,搜救裝備的充實、更新及現代化也應即刻進行。另為了 隨時了解搜救責任區的船舶動態以及遇難船舶位置,我國應速建立船舶報 位系統及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本研究最大的目的在呼籲政府相關機 構,各商、漁船公司以及從事海上相關工作人員對海上搜救的重視,能夠 成立海上安全的專責機構,建立我國完善的搜救體系,使我國海上搜索和 救助能夠迅速而又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