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地區,不論是地形上或氣候上對水資源的利用都是極不利的,除了 靠水庫之興建外,還必須靠水庫的適當調配來克服。水庫最佳營運,即是 如何將現有的水庫系統之功能發揮至極致,可藉多個水庫聯合運用互相支 援,以提高區域性的整體效益。本研究利用序率水文模式產生大量可能的 合成流量,對水庫系統進行序率模擬分析,以瞭解系統各部份對整體營運 的影響。優點為可兼顧到系統之各種可能性,但並不一定在歷史上已發生 的所有情況,並可藉此進行缺水的風險分析,以瞭解未來發生各種缺水狀 況的可能性,或發生嚴重缺水的嚴重性,以及早擬定因應方針。本研究並 以間斷微分動態規劃優選模式與模擬現行操做比較,優選方法上的優點為 運算效率高,而模式上的另一優點為可訂定不同的目標函數以做比較。本 文以鯉魚潭水庫與石岡壩旬聯合營運為例,獲得以下結論:(1)在鯉魚潭 淨水廠容量為100萬CMD時,因調節量不是佔很大比例,使得規線成為不必 要的限制。(2)若大甲溪增加調節容量,對計劃目標年(民國93年)而言 ,水資源利用率的增加極有限 。(3)在計劃目標年,比較缺水指數(SI) 及缺水指標(%-day)可知,鯉魚潭淨水廠容量以90萬CMD為最佳。(4)訂 定大甲溪石岡壩基本出流量,對灌溉的影響遠大於對自來水的影響。(5) 比較不同自來水目標年的缺水指數可知,系統供水能力足夠應付至民國99 年,而比較其缺水指標可知,屆時發生最大缺水之嚴重性也愈高。(6)由 極端缺水值之風險分析可知,未來若發生嚴重缺水,比目前歷史最大值( 民國 72年)嚴重的機率,灌溉為4.8%,自來水為31%。(7)由年缺水之風 險分析可知,目前歷史最大值的迴歸週期,灌溉為826年,自來水為25年 。(8)若以缺水指標1500%-day為缺水忍受度,則到民國93年,屆時民眾可 能有19.3 %的機率會遇到不可忍受之缺水情形。(9)就水資源利用率而言 ,以不考慮發電效益的優選操作為佳;若依整體效益而言,則以考慮發電 效益的優選操作為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