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3 23: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世泉
研究生(外文):Chen, Shih-Chuan
論文名稱:混合車流中機車駕駛行為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nalysis of Driving Behaviour of Motorcycles in Mixed Traffic
指導教授:許添本許添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Tien-P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機車駕駛行為跟車型態錯車型態行為門檻模式駕駛決策行為分區
外文關鍵詞:MotorcycleMixed TrafficDriving BehaviourCa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5
  • 點閱點閱:10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機車駕駛行為是混合車流研究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自其分析中,可更確
切地掌握機車在一般道路車流裡的駕駛行為特性及與其他車輛的交互影響
關係,以進一步分析機車駕駛行為對混合車流交通型態所帶來之影響,並
可針對混合車流問題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及設計方案。本研究異於過去以
汽車為主之研究,將以個別機車車輛為研究觀點,著重機車在混合車流中
之互動決策行為。在駕駛行為研究之位階裡,以駕駛者─車輛單元為主,
並不針對用路人個體行為特性加以分析;在模式化對象方面,將以微觀車
流為分析面;模式之構建,將引入行為門檻觀念,以發展一互動性模式。
整體研究之目的,在以觀察機車基本特性為始,對機車駕駛行為加以分類
,分析其在都市化號誌道路路段部分之駕駛行為,分別構建決策分區行為
門檻模式,並將其推進邏輯模式化。限於時間因素,驗證部份將留待後續
研究進行。觀測車流影帶時,先界定本車機車周圍之觀測車輛,再對前車
為汽車之狀況加以抽樣記錄。經過資料蒐集、觀察與分析,可將機車基本
特性分為靜態與動態特性各加分析,並將機車駕駛型態類分為跟車型態與
錯車型態,兩者以變換車道空間觀念相連結。在本研究路段駕駛行為分析
結果上, 77% 以上之機車使用慢車道及內側路肩; 60%之機車在上游路
口號誌週期 150 秒之前 20 秒內即紓解完畢; 當前車為汽車時,機車平
均時速約為 40.844 公里,平均車頭距約為 0.679 秒, 平均車間距為
5.570 公尺,平均速度差異為 -1.942 公里每小時 ( 本車車速減前車車
速 ) ; 在鄰前車為汽車時將較鄰前車為機車時,與本車保持較大之側向
間距與速差,分別為 1.497 公尺及 -2.612 公里每小時; 影響因素間,
分析之結果顯示一般相關性並不高。透過模式概念化過程,將機車在路段
上行駛之各個狀態,依跟車與錯車型態,予以行為分區,分區之間以當時
車輛外顯狀態變數與行為門檻模式相較,作為判斷決策之依據,以決定下
一單位時間之駕駛行為反應。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