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有關醫療爭議之研究,多侷限於訴訟資料之分析,而無法瞭解醫療 爭議的其他面向。本研究為探討醫療消費者抱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以及 醫療消費者對消基會之期望差距及其影響因素,以消基會受理之醫療申訴 個案(民國81年11月以前的),進行問卷調查。共寄發203份問卷,經二 次催覆,共得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52.1%。本研究重要結果如下:一﹑ 在醫療消費意識上,受訪者對於自我決定權較不堅持,對其醫事人員普遍 評價不佳,對於醫療服務品質的知覺顯著較差。二﹑在發生問題當時, 有 85.0%的受訪者曾直接向醫事人員反應,其中僅有 30.6%的醫事人員曾 做說明,而有96.5 %的受訪者對醫事人員的回應感到不滿意。三﹑受訪 者面對醫療服務上的不滿,有種種可能的抱怨行為,其中以私下抱怨的傾 向最強,向消基會申訴的傾向居次,沉默的情形並不多。四﹑受訪者中, 以年齡較大﹑女性病人﹑曾有策略性互動,該醫療問題造成病人身體殘障 或精神失能,家人﹑親朋或律師朋友認為錯在醫方者,其抱怨傾向較強。 五﹑受訪者對消基會的服務,整體而言並沒有顯著的期望差距,就單項而 言,服務態度及立場公正﹑客觀,顯著較預期的好,而顯著較預期差者則 有六項:(一)對於有犯過錯的醫護人員,無能使其受到適當的懲處。( 二)協助病家爭取應得的補償。(三)若是錯在醫方,應能敦促醫方作道 歉﹑安慰等表示。(四)敦促醫師在醫療過程中對病人善盡告知義務。( 五)協助病家重建生活秩序,面對未來現實生活。(六)對於有經濟困難 的病家,協助尋找社會資源救助。六﹑受訪者中,認為醫療抱怨風險越高 ,因結果與醫師承諾的不符或後任醫師批評而認定醫療上有問題﹑所認定 的問題為不良反應或死因不明,該醫療問題造成病人身體殘障或死亡,親 朋認為錯在醫方﹑非此次醫療問題相關的醫事人員支持向醫方要求補償, 由參考團體得知消基會醫療申訴單位者等,對消基會服務的知覺較差。本 研究最後討論研究限制,並建議未來研究方向,以供衛生決策單位與學術 界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