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29 00: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志超
研究生(外文):Lai,Chih-Chao
論文名稱:「程序正義」、「分配正義」與組織成員「工作意向」之關係
論文名稱(外文):Procedural justice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related to organizational working attitude
指導教授:黃光國黃光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wang,Kwang-Ku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程序正義分配正義工作意向
外文關鍵詞:procedural justicedistributive justiceworking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個人在群體中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時,必然會產生出某些程度的緊張與衝
突關係,這是促成人類思考「正義」議題的重要原因。個人之間與團體之
間的利益衝突與對立,可能使人產生「生存」危機﹑「生活」焦慮﹑與「
生命」沈淪三個層次的威脅,社會中人際關係的和諧也因而受到破壞,「
正義」議題因而受到世人普遍的重視。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公民
營企業組織的成員對「程序正義」及「分配正義」的知覺與其「工作意向
」的關係。作者首先探討 229位公民營企業組織的成員認為「公司對自己
最不公平的事情」,結果顯示:受試者所報告的「不公平」事情的注意焦
點集中在「分配正義」方面。再以一份「程序及分配正義量表」測量受試
者,以因素分析法經斜交轉軸後共抽取五個「正義」因素,結果發現受試
者認知結構中其潛在的「程序正義」及「分配正義」心理構念因素之間有
緊密關聯。我們可因此而推論:受試者在知覺到「分配不公平」的問題後
,可能同時引起他對「程序不公平」的察覺。因為「正義」因素之間彼此
相關,若以受試者的「正義」知覺來預測其「工作意向」,會造成迴歸分
析時多元共線性的問題,因此本研究先求取「正義」五因素為預測變項與
「工作意向」為效標變項之間的淨相關,再進行迴歸分析。結果發現,「
分配正義」中「分配公平性」因素對受試者所有「工作意向」的七個面向
具有顯著的影響力,而「程序正義」中「意見參與」因素主要影響受試者
對主管的評價﹑信任﹑及其工作滿意程度。總體而言,本研究所得的結果
相當符合 Adams (1965)所提的「不公平理論」(theory of inequity)。
然而與西方 Alexander and Ruderman (1987) 的研究結果相較之下,「
程序正義」方面的因素對於組織成員「工作意向」的影響程度較弱。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