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03: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勇民
研究生(外文):Lin Yeong Min
論文名稱:瘤砂葵(PalythoatuberculosaEsper)及一種軟海綿(Halichondriasp.)上異營性細菌固氮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Nitrongen fixation (acetylene reduction) by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the zoanthid Palythoa tuberculosa Esper and the sponge Halichondria sp.
指導教授:謝文陽
指導教授(外文):Shieh Wu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海洋學系
學門:自然科學學門
學類:海洋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瘤砂葵軟海綿固氮活性固氮細菌固氮作用乙炔還原
外文關鍵詞:Palythoa tuberculosaHalichondriaNitrogenase activ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是利用乙炔還原法來測定瘤砂葵 ( Palythoa tuberculosa
Esper) 及一種軟海綿 (Halichondria sp.) 之固氮活性。 實驗樣品乃
於 1990 年九月至 1992 年四月間,在台灣南端墾丁國家公園內,南灣潮
間帶的珊瑚礁區,分數次採得。 約 70% (10/14) 的瘤砂葵與恰好半數
(9/18)的軟海綿樣品 ( 各約 2克濕重 ) ,可於培養 16 小時內 ( 包括
好氣和嫌氣條件 ) 測出固氮活性; 若延長培養期達兩天, 則有超過
80% (15/18)的軟海綿樣品皆能表現活性。 以最可能數 (most-
probable-number ; MPN) 法估計此兩種生物表面的固氮菌數, 每克乾
重瘤砂葵約含 10 的 3次方至 10 的 4 次方個, 每克乾重軟海綿則約
10 的 5 次方至 10 的 8次方個。 以上結果足可證明,固氮細菌普遍分
布在這兩種海洋無脊椎動物體上, 而且能夠利用其棲息生物的有機碎屑
或分泌物做為能源,以進行固氮作用。 大多數的固氮細菌是附著於瘤砂
葵及軟海綿的體表,且呈鬆散式的結合,極少數的固氮細菌可能較牢固地
嵌合在軟海綿體上; 實驗證據顯示,此兩種海洋動物體內應無共生型的
固氮細菌存在。 葡萄糖之添加顯著提高了生物樣品的固氮活性及其表現
比例, 這不但說明了碳 ( 能 ) 源對於固氮作用的促進效果, 也明白指
出了異營性細菌才是培養系中固氮的主要角色。 自瘤砂葵與軟海綿的表
面潤洗液中,各別分離出 61 及 58 株具好鹽性之異營性菌株, 其均能
於嫌氣條件下,在含有 0.5-2% 葡萄糖濃度的無氮培養基中,進行增殖並
表現最佳固氮活性。 依據特性檢定之結果,可將所有的分離株皆可歸類
至弧菌科 (Vibrionaceae)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