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10月至1992年9月同時以野外行為觀察及實驗室猴糞分析兩種方 法,研究仁澤地區台灣獼猴之食性及其食性之季節變化,並嘗試分析其食 性變化與環境中食物供應量的關係 。研究期間共分析了101個猴糞樣本。 猴糞樣本中含有植物的果肉、果皮、種子、葉和莖的碎片及纖維、花萼和 昆蟲碎片,可鑑定出22種植物的種子,其中有5種是野外觀察時不曾看過 獼猴食用的植種,而各月獼猴食用果實的植種有差異。猴糞中果實、植物 本體(莖、葉等)及動物性食物的出現頻度皆高於80%,花的出現頻度 僅3.0%。各月份果實及植物本體出現頻度的變化很小;動物性食物則有 較明顯的季節變化。猴糞中各類食物的相對重要性有季節變化,顯示獼猴 夏季以果實為主食(六月份除外),冬季則以莖葉為主食;昆蟲的相對重要 性在夏季較高。實驗期間觀察記錄到獼猴所食用的植物種類共有46種,被 食用的部位包括:果實、花、葉、莖、芽苞以及樹皮。由每月猴群食用比 例最高的植種及植物部位來看,仁澤地區台灣獼猴的食性有月間變化。由 於各月所觀察到獼猴進食的時間不同,因此以兩種方法計算獼猴食用各類 食物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若以每月所見獼猴吃各類食物的比例做平均, 則獼猴食用果實所佔比例為38.3%;植物的其他部位佔57.9%;而動物性 食物佔3.9%。若將全年所見獼猴進食各類食物次數的總和來算比例,則 得到獼猴食用植物各個部位的比例,以果實所佔比例最高,達57.3 %; 植物的其他部位佔29.1%,而動物性食物佔13.7%。台灣獼猴食用各類食 物的比例有月間變化,果實類被食用的比例有隨著夏季的來臨而增加的趨 勢,莖和葉在獼猴冬天食性中所佔的比例較高。獼猴食用果實的比例可能 與環境中果實的供應量有關。榕屬植物如山黃麻、山香圓、大葉楠以及姑 婆芋等植種的果實是仁澤地區台灣獼猴夏季的主要食物來源;冬季當這些 樹種已無果實時,蔓藤類植物的莖和葉成為獼猴的主要食物來源,但獼猴 亦會食用高頻度的長梗紫苧麻、楊桐和針刺草的果實;構樹的莖、葉、芽 苞和花則是 3 至 5 月獼猴的主要食物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