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不完全競爭市場的本質, 政府針對市場中存在的扭曲, 選擇最適的貿 易與產業政策。可得到結論如下:將 Krishna & Thursby (1991) 的定量 分析模型, 改採定價分析。結果發現,即使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存在超過一 種型式的扭曲時,針對策略性扭曲所制定的最適政策, 將取決於市場競爭 型態。在對手國行為不變的假設下, 廠商選擇變數為數量和選擇變數為價 格的最適政策方向相反。這個結果同樣適用於廠商關說而使政策內生化的 情形中, 矯正策略性扭曲的最適貿易政策, 在 Cournot 數量競爭下為出 口補貼,而 Bertrand 價格競爭下則為出口課稅。政策形成的過程中, 經 濟福利因素或許不是唯一的考量。一方面, 廠商期望透過關說影響政策水 準; 另一方面, 政府也無法忽視來自廠商政治支持的壓力,故政府很可能 在作政策上的選擇時,很可能同時權衡經濟福利與政治支持, 我們得到的 結論為: (1) 在套利行為不存在、且國內無定價管制的市場中,關說行為 確會對政策造成影響,且其影響的程度, 不但取決於廠商以數量或價格為 選擇變數, 而且還取決於關說成本與政府對政治支持的考量。(2) 在套利 行為不存在、但國內受定價管制的市場中, 出口市場的結論與 (1) 完全 相同。而在國內市場方面, 因為管制的存在,不管是定價或定量模型,政府 最適政策均為不課稅、不補貼, 而且這個結果不受任何關說的影響。(3) 在有套利、有管制的市場中,國內市場的最適政策與 (2) 相同。在出口市 場方面, 若廠商選擇便數為價格, 最適政策不管有沒有遊說, 均為對出口 課稅; 反之, 若廠商選擇變數為數量, 則最適政策與猜策變量有關。至於 廠商所要求的政策水準與政府實際採行政策水準的關係, 大致而言, 不管 定價或定量模型,國內或國外市場,廠商所要求的補貼(課稅), 均較政府實 際採行的補貼(課稅)為高(低)。 相較於無關說的政策水準而言,其所要求 的補貼額較高,課稅額較低。再者,若政府對政治支持考量的比重愈高,廠 商要求與政治實現的政策水準差距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