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討準父親於陪伴其配偶待產及生產過程之經驗歷程 與護理需求。研究者係以護理人員之身份﹐採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和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收集資料。在正式收 集資料前﹐研究者的角色為照護待產夫婦的主護護理師﹐而參與照護的時 段係由第一產程活動期開始﹐除一邊提供其必要的護理服務﹐同時也一邊 進行深入觀察準父親的行為。研究者並於準父親陪伴待產及生產後24小時 內﹐透過低結構性的會談方式﹐與10位準父親進行一小時左右一對一的訪 談﹐然後將準父親於訪談期間所表達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寫成敘述體的 行為過程記錄﹐再以內容分析法﹐將準父親表達的語言﹐配合表情及動作 ﹐加以有系統的分析﹐且對其處境之含義加以歸類及命名。研究結果發現 ﹐準父親於陪伴其配偶待產及生產過程之經驗歷程﹐依其陪伴之過程進展 ﹐可歸納成: 努力裝備自我、參與協助及照護、舒解身心﹐以重新裝備自 我、努力嘗試護持配偶、孤立無援的等待、達到完成及如釋重負感、不相 吻合感、不確定感等八項。其中前六項為具時序性的歸類﹐後兩項則為非 時序性的歸類。而由準父親的經驗歷程所分析歸納出來之護理需求﹐則分 別是: 明確的訊息、醫護人員良好的態度、被瞭解和被接受、護理人員適 時的陪伴及協助、進入產房(生產室)的彈性選擇權等五類。而本研究依陪 伴待產及生產過程之時序性及非時序性的變化﹐整體的呈現出準父親在不 同時空定點中所體驗的經驗歷程及其對護理人員之照護需求﹐可做為產科 護理人員在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時之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