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利用既有地面雨量測站的降雨量觀測資料,建立可考慮降雨量隨地表高度變 化的內插分析模式,以探討雨量在空間分佈的情形。在分析降雨量時,根據氣候、 地形等特性,首先將一變化複雜之區域劃分為若干降雨量在統計上較為均質(Homo- geneous)的子區域,其次以迴歸方式估計平均趨勢(Mean Drift),在去除平均趨勢 後,分析剩餘值在空間分佈的統計結構並建立變異圖,再以柯利京法(Kriging Me- thod) 對剩餘值進行空間內插,最後將內插估計點剩餘值內插的結果,按照該點的 地表高度加上平均趨勢,便是符合地形效應的降雨量內插估計。 以上先去除平均趨勢的目的是因為降雨量可能受到地形影響,而有隨高度變化的現 象,因此在分析時,由點觀測值對觀測站海拔標高作線性迴歸,求出雨量隨高度變 化的斜率和截距,斜率乘以海拔標高相當於「地形降雨量」,截距則相當於「海平 面平均降雨量」。自降雨量點觀測值中減去「地形降雨量」和「海平面平均降雨量 」後的差為「降雨量剩餘值」,此「降雨量剩餘值」在統計上較可能符合二階定常 性(Second Order Stationary) 。 臺灣地區將近二百個雨量測站觀測資料,由以上符合地形效應的降雨量內插估計方 法,選擇在臺灣北部和南部地區分別造成嚴重水災的琳恩颱風及莎拉颱風為個案, 進行內插分析,以檢驗本內插方法的適用性。由琳恩颱風的個案分析結果發現,當 雨量觀測值太少時,無法建立可靠的降雨量和高度的迴歸關係,且以此方法內插分 析雨量容易產生偏差,倘若有足夠的雨量觀測資料並具有良好的迴歸關係,則符合 地形效應的內插方法無論在理論與實際上,內插結果都會比不考慮地形效應而直接 以降雨量觀測值內插的方法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