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組織與管理學之發展迄今已近百年,它是美國近一百年來成長最為迅 速、體系最為完備的一學科。我國管理理論的發展,一向都是依循美國的 發展軌跡而演進,吾人縱然自西方的管理思想與制度中獲益良多,但亦陷 入某種困境;著重效率、效能與價值中立,使得我國當前的公、私部門多 存在組織龐雜,生產力低落的現象,而逐漸顯現出以工具理性主導下組織 管理的狹隘不足之處。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相對論」、「量子力學」及 「混沌理論」的相繼出現,突破且修正了自牛頓以來的唯物論與機械觀之 基本假定,轉而逐漸朝向心物合一之整體觀與重視時間演化之生態觀發展 。日本於七○年代所締造的經濟奇蹟,迫使理性主義者反思,因為在促成 日本奇蹟的因素中,顯然含有某種與理性無關的成分(即使不是「非理性 因素」);第一層面所謂與理性無關的因素,是各種「影響力」的微妙混 合體;它能夠因應模糊、不確定、不完美等狀況,並印證「相互依存」為 最理想的關係模式;另一層面則是指某些軟性的、可彼此分享的價值觀。 主張整體觀之新物理典範的觀點,與日本式管理哲學有許多契合之處,實 是值得處於一整體社會環境迅速變動的環境之下的我們予以重視。第一章 ,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制,及管理哲學等相關概念的界說。第 二章,探究日本管理哲學的內涵,從文化價值觀切入,再論及禪與儒家思 想對日本式管理哲學的影響。第三章,論及日本式管理之特質,以集團主 義理念為主,形成一命運與共、採長期觀點及人性尊重主義之有機體式組 織。第四章,探討管理新典範與日本式管理哲學之交融,及探討使日本成 功之「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第五章,為本研究的結論,及其對公部門 與公共管理的意涵,以及其之未來與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