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5: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淑菁
論文名稱:台灣地區外匯市場干預行為之實證分析─1985年至1993年
指導教授:胡春田胡春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4
畢業學年度:8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2
中文關鍵詞:外匯市場
外文關鍵詞:實證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3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臺灣的外匯市場雖已於民國68年2月1日正式成立,但之前由於中央銀行透過強力有效的干預,新臺幣形同釘住美元,直至民國74年以後,在國內外經濟政治的雙重壓力下,匯率始有明顯的變化。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自民國74年至民國82年此段期間內,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行為。
  以外匯市場的規模而論,中央銀行對市場干預之數量和次數,是國際一般市場無法相比的,因此本文有別於以往以總體隨機模型為分析架構的文獻,而直接以中央銀行為主體,建立一個內含決策當局干預的控制模型,並利用此模型所推導出的“最適控制的干預法則”做為驗證我國中央銀行外匯干預行為的指標。實證方面則利用Johansen(1988)、Johansen and Juselius(1990)的多變數共整合方法,檢視中央銀行的外匯干預行為。
  實證結果顯示:
  1.自民國74年1月至82年8月,在此段匯率由大幅升值而漸趨緩和的期間內中央銀行雖曾一度為了避免匯率升值過度引起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斷在外匯市場上進行衝銷。而實證結果顯示,中央銀行在此段期間內的干預方式並非為完全衝銷性的政策,但符合最適控制的干預法則。
  2.匯率、國外利率與本國利率具有長期穩定的均衡關係,而且符合利率平價理論。
  3.在匯率之短期動態估計式中,由於大部分的解釋變數均顯著影響匯率,顯示出中央銀行對我國匯率穩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另外匯率的短期調整也深受季節因素影響,此現象極可能與美方的各項政經施壓有關。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