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Jewell、 Forest Service、 Broms、 Leschinsky、日本Geogrid 研究 會及Ka設計法在材料的安全係數為1.0 的條件下設計一牆高6m之加勁牆, 其中Ka設計法可得較經濟的配置;並以兩種延展性相差很大的加勁材組 成1/10縮小模型,用以進行模型加載實驗,結果顯示使用三軸壓縮試驗所 得之土壤抗剪角作設計仍屬保守,牆頂之極限載重達設計載重的2.6倍(延 展性小的加勁材)至3倍以上(延展性大的加勁材),兩種延展性不同的加勁 材呈現出完全不同的行為,延展性小的加勁材所組成的模型牆,破壞為無 預警之脆性破壞,破壞面在淺層發生;而延展性大的加勁材所組成的模型 牆加載至設計載重的3 倍,牆體已嚴重變形且形成一由牆趾沿伸至牆頂的 剪力帶,但仍可繼續加載而無立即破壞的跡象。利用平面應變模型擋土牆 加載試驗中各加載階段所拍攝之中間主應變作用面之標點,以高解析度之 影像掃描器及個人電腦配合一套影像處理程式及應變場之計算程式進行各 加載階段之擋土牆內部各要素具工程意義之應變增量計算。分析結果顯示 在一般操作下,此一系統所計算主應變之誤差約 1.1%,故對於土體已進 入塑性狀態之區域提供一明顯之判別,此一系統亦可成為追蹤加載過程中 主要及次要破壞面發展之有力工具,對了解擋土牆模型之破壞機制有所助 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