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13: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元芳
研究生(外文):Yuan Fang Tsai
論文名稱:土石流沖淤模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Numerical Study on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f Debris Flow
指導教授:謝正倫謝正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g Lun Sh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河海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4
畢業學年度:8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土石流本構關係數值模式
外文關鍵詞:Debris FlowConstitutive RelationNumerical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台灣為一多山之海島,可利用之平地面積已然有限,加上山坡地開發利用
不當,故土石流災害層出不窮,以近年來花東地區為例,較為嚴重之個案
有:民國七十九年六月花蓮縣銅門村土石流 (歐菲莉颱風),九月花蓮縣
榕樹村土石流 (黛特颱風)與八十年九月台東縣瀧橋土石流(耐特颱風),
共造成五十餘人之傷亡。其對人類生命財產之威脅已至不容忽視之地步。
因此對於防災之軟體、硬體而言,皆需對土石流之沖淤問題加以研究。本
研究為探討土石流沖淤問題,首先建立平面二維之土石流運動方程式,同
時在土石流濃度之模擬上,則以擴散方程式取代往昔學者所用之平衡濃度
公式;並以土石流之沖淤速度推導河床高程變化方程式,再將上述三種方
程式聯立以模擬土石流之沖淤現象。而數值方法則採用交錯式格網
(staggered grid) 與顯示差分法中之蛙跳法(Leap-frog method) 以推導
其差分方程式。模式建立後並進行檢驗之工作,檢驗項目有安定性(
stability)、 連續性 (conservation)及敏感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此外並以室內土石流沖淤實驗所得之結果,作為模式率定(
calibration)與驗証( verification) 之依據,所得之結果較往昔以平衡
濃度方式處理者為佳。此外,本文另以一系列之室內動床實驗以探討土石
流之沖刷與淤積的過程與機制,其中對於土石流之流動速度及其對河床之
沖蝕速度與淤積速度,則以影像解析法加以分析。而土石流在下游之淤積
過程亦利用影像解析法加以追蹤,至於淤積之最後形狀與範圍,則利用實
際量測所得資料來加以探討。最後將數值研究與實驗研究之結果,予以比
較相互驗証,並掌握土石流之沖淤機制及其預測方法。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