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十年代計算機尚未發達之前,航測是採用光學或光學機械的方式重組 立體模型進行測繪,稱之為類比攝影測量(Analogue Photogrammetry)。 而後計算機的快速發展,計算能力日益改良的情況下,以數學模式重組立 體模型,進而測繪,也逐漸興起取代了類比航測,稱之為解析航測( Analytical Photogrammetry)。 而今天隨著數位影像處理技術的發展, 航測也邁向全數位化,數位處理的領域,稱為數位攝影測量(Digital Photogrammetry)。在數位攝影立體測量測繪作業中處理數位化資料,最 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可以立體顯像的立體顯像幕(stereoscpoic display), 配合能快速處理數位影像資料的工作站(workstation), 組合成今日航測 發展最新趨勢之立體攝影測量工作站(stereo softcopy workstation)。 在傳統的航測工作是單憑人類的視覺凝聚而產生立體的感覺進行量測。數 位航測所量測的是數位記錄的灰度值(grey value)影像,因而可以採用某 種數學計算模式,找出立體像對中左右影像的共軛點,稱之為影像匹配( Image Matching), 若能以影像匹配方式輔助人類眼睛的量測,則航測的 自動化指日可待。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應用SPOT立體數位影像繪製小比例尺 地形圖或主題圖,可以用於環境的監控,如災變後地形﹑地物的改變等等 。而且在去年中央大學遙測中心建立衛星接收站後,SPOT衛星影像能以五 至六天的速度更新,所以利用它來做環境變遷監測﹑製圖是很有潛力的。 SPOT衛星1986年由法國發射升空,到目前SPOT共有三顆之衛星還在運轉, 不過SPOT-1 已轉為待命狀態,不再接收資料。 SPOT-2 與SPOT-3 兩顆衛 星則繼續環繞著地球,經由其推帚式 (push broom)的掃描器,其多光譜 掃描具有20公尺地面解析力,全色態掃描具有10公尺的地面解析力,影像 資料的更新相當快速,是相當有利於大範圍環境的監控和製圖。曾有大陸 學者,利用基線航高比 B/H=0.5,重疊比例90%的SPOT全色態(PAN)立體像 對作出1:25,000的地形圖。在瑞典也成功的研究利用SPOT衛星影像, 為1:50,000 的地形圖中之道路的變遷做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