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29 00: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盧明俊
研究生(外文):Lu Ming-Chun
論文名稱:毒性化學物質經二氧化鈦催化之光氧化反應
論文名稱(外文):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Toxic Chemicals with V-Illuminated Titanium Dioxid
指導教授:阮國棟;陳重男
指導教授(外文):Roam Gwo-Dong; Chen Jong-Nan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2
語文別:英文
中文關鍵詞:光催化二氧化鈦二氯松四-地安丹毒性化學物質
外文關鍵詞:Photocatalytic oxidationtitanium dioxidedichlorvos4-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9
  • 點閱點閱:3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由二氧化鈦吸附二氯松之實驗結果發現,加入有機溶劑參與吸附反應,會
因共溶劑效應而降低二氯松吸附量。二氧化鈦表面吸附特性受溶液pH值影
響,在pH<pHpzc時,由於陰離子吸附於二氧化鈦表面,所以抑制二氯松之
吸附,此一現象可用於解釋改變溶液pH因而影響二氯松吸量及陰離子影響
催化光分解之現象,而在pH>pHpzc情況下,則是由於吸附基TiOH數量減少
氯松之吸附密度降低。從熱力學之分析顯示二氯松吸附於二氧化鈦表面為
焓所控制。另外,亦發現本系統之吸附現象可以用Langmuir等溫吸附模式
來描述。最後,綜合以上之實驗結果與討論得知,二氯松與二氧化鈦表面
之吸附作用主要是由於產生氫鍵結所導致。在二氯松催化光分解反應之研
究中,使用螺旋狀玻璃管為反應槽,管內鍍上二氧化鈦,光源為20W、主
波長為360nm之紫外線燈管,本階段之研究著眼於實驗因子對二氯松氧化
之影響,並比較二氯松在催化光分解過程中之礦化與破壞效率,結果顯示
完全礦化遠比單純二氯松破壞所需之時間長,含磷之中間產物比含氯之中
間產物穩定不易分解。由反應動力分析得知二氯松在本系統中之氧化可用
Langmuir-Hinshelwood模式描述,而且發現二氯松之分解產物會抑制二氯
松之氧化反應。最後,根據所測得之中間及最終產物,提出二氯松在研究
條件下之可能分解路徑。不同光波長對於催化光氧化程序有不同效率,因
此,本研究以不同型式之反應系統-固定式二氧化鈦反應槽(使用主波
長360nm之紫外燈管) 反懸浮式二氧化鈦反應槽 (使用主波長254nm之紫外
光燈管),分析比較其催化光分解效率,結果顯示紫外線波長為決定系統
氧化效率之因子,而與反應槽型態無明顯關係。過氧化氫加入溶液中並未
促進二氯松之催化光氧化速率,反而有抑制之現象,而且固定式系統受影
響程度比懸浮式高。亞鐵離子參與光催化程序可導致photo-Fenton反應之
發生,但是,亞鐵離子濃度過低時,卻抑制二氯松之催化光分解,其原因
為可能在此條件下,亞鐵離子消耗氫氧游離基之速率過大所造成。在礦化
反應及氧化產物毒性分析之研究中,除二氯松外並增加 二,四 - 地及安
丹為實驗對象,很明顯,三種毒性化學物質之礦化反應速率受pH影響;酸
性條件下之礦化效率高於鹼性條件。從礦化過程中可測得二氯松釋放出氯
離子與磷酸根離子,二,四-地分解釋出氯離子,而安丹則會形成銨,所以
,二氯松及二,四-地溶液隨催化光氧化反應之進行,而溶液pH逐漸降低,
對於安丹溶液而言,則是因為氨形成,再與水分水作用產生銨,所以pH隨
反應之進行而提升。
TABLE OF CONTENTS
LIST OF FIGURES
LIST OF TABLE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Motivation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Organization of Dissertation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Introduction
2.2 Fundamentals of Phatocatalysis
2.3 Application of Photocatalysis
CHAPTER 3 MATERIALS AND METHODS
3.1 Materials
3.2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and Equipment Specification
CHAPTER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Adsorption characterisitcs of Dichlorvos onto Hydrous Titanium Dioxide Surface
4.2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chlorvos over Titanium Dioxide Supported on Glass
4.3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chlorvos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Ferrous Ion
4.4 Photocatalytic Mineralization of dichlorvos,2,4-D and Propoxur
4.5 Microtox Bioassay of Photodegradation Products from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chlorvos,2,4-D and Propoxur
CHAPTER 5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5.1 Conclusions
5.2 Recommendations
APPENDIX
REFERENCES
VITA
PUBLICATION LIST
摘要
英文摘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