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一書在文字學之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之地位。本文之主要研究 對象即是以《說文》中之後起形聲字為主要對象。由於同屬形聲結構之文 字中,包含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構字方法,一種乃是同時以形符配聲符而成 字者,雖屬有聲字,但結構卻與會意字相似,需形符與聲符共顯其義,正 如會意字必須會二形以上才足以顯義類近,缺一則義不明。本文為說明之 方便,將此類命之純粹形聲字。另一種形聲結構,則是去其形符,或去其 聲符,仍不影響其本音本義者,本文懷疑此種形聲字,其加形、加聲或增 易形聲,都是後代附加而成,換言之,此類形聲字,是因後世附加聲符、 形符而造成形聲結構的,並非其初時即為形聲結構。即使其初為形聲結構 ,然必有另一個足以包含整個舊形聲結構之新形聲字為其重文。因此,其 仍然符合去其形聲乃示本義之特質。本文為說明之方便,將之命名為後起 形聲字。正因此類後起形聲字,實與一般之純粹形聲字,大不相同,遂將 其獨出研究,以明此類形聲字之形成原因,構字方法,及其文字特質,究 竟有何殊別性?正因如此,本文主要是從三方面對﹁後起形聲字﹂作分析 ,第一方面乃由﹁後起形聲字﹂之名義及其特質著手;第二方面則是以《 說文》作為研究的材料,從轉注造字法及形聲造字法所形成之後起形聲字 ,加以例舉之;第三方面,則從第二方面延伸,欲從﹁後起形聲字﹂中之 ﹁加形顯義﹂這個部分,分析形聲與轉注之界域,並以此反證自徐鍇以來 誤﹁加形顯義﹂為轉注之謬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