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的兩端一致論可以是個詮釋系統,也可以是個即工夫即本體的實踐型 態,基於本文乃針對儒家證體與達用兩大工夫型態,探討兩者如何協調互 補,以貫通內聖外王而應世,並能於日常生活中,即凡百事業即道德實踐 的關懷為研究重心。是以,全文乃取實踐進路的兩端一致論為主軸,一方 面釐清兩端一致的構作模式,一方面從船山活用兩端一致疏解儒學義理中 了解船山思想,最後藉此兩端一致論來反省儒學問題,並在研究主題上獲 致成果。本文的研究進路,就縱貫原則言,是採動態歷程中檢視不同立說 的歷史意義;在橫切的問題裡,乃以兩端一致的辨證思路來探討兩看似相 異的立說,相涵互動如何可能。以此兩者撐起全文的論述經緯,除導論與 結論外,第二、三章分別說明船山在宇宙論及內外修養工夫中充分運用兩 端一致論之面貌。由此進入第四章,釐清德業互動的本末關係及工夫次第 ,進而探討德業與事業(即內聖、外王)通貫為一的新可能。最後以兩端 一致反省並疏解儒學公案──孟荀、朱陸間的對峙,嘗試將截然不同的義 理型態,放在思想發展的動態脈絡中充分運用兩端一致,而獲致兩者發展 互動的可能,提供消解對峙及安立歷史分位的新思考角度。在中國義理中 ,幾乎立說皆為指向道體而存在,但也只有在實踐中它才不只是一言說理 論,同時也是當下因生命實踐而呈顯道體的工夫,這正是即工夫即本體的 真義。兩端一致的立論與運用正是此真義充分展現之典型,亦是本文論述 研究之要義。
|